新冠疫情重創各國經濟,很多商舖企業停工,有些更因捱不下去而結業。全球83名超級富豪在上周一發出聯署信,呼籲政府向他們及其他富豪加稅,以支持疫情後經濟復蘇,而且加稅要立即、足夠、長期(immediately、substantially、permanently)。
聯署信「情辭懇切」,聲稱他們虧欠前線人員太多,工人肩負重任,但工資卻嚴重偏低。這班超級富豪直言不會開救護車、不會逐戶派發食物,但「我們有的是錢,而且很多」。
超級富豪看到疫情影響深遠
相信富豪們不是在炫富,而是看到了當前這場疫情影響深遠,正如聯署信中說,新冠疫情不能單靠慈善解決,不管慈善做得多慷慨;未來日子需要大量金錢,因為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會持續多年,五億人將陷入貧困。超級富豪應該明白,一個像電影《孤星淚》(Les Misérables)的世代如果重臨,他們的日子將會過得提心吊膽!
富豪主動要求政府加稅,而且要「長期化」,看似有點不合邏輯;「傳統智慧」告訴我們,富豪只會千方百計避稅,透過會計安排、公司註冊地、成立各種信託基金等,目的都是為了逃避向政府繳稅,而為富人安排稅務更是一門專業,稅務顧問、私人財富管理等屬「高增值服務」,由專業人士主理,可見避稅是富豪的「本性」。
最重要理由:解決貧富懸殊問題
富豪請纓要求政府加稅,非始於今時今日,早在去年中,十多名超級富豪包括迪士尼集團的Abigail Disney、Facebook聯合創始人Chris Hughes、著名投資者索羅斯等,就向參加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參選人寫信,要求美國政府向全美最富有的千分之一人徵「富人稅」;據經濟學者分析,美國最富有的千分之一群組去年繳稅佔其財富僅約3.2%,比例實在太低。
富豪提出支持徵富人稅有六大理由:一是解決氣候危機;二是要令美國在經濟上成為贏家,富人稅可以投放在基礎設施、幼兒保育、教育、減輕學生貸款等公共投資;三是投資在公共衛生,讓美國人更健康;四是縮短超富與平民百姓之間的巨大差距;五是減緩破壞國家穩定與完整的財富高度集中現象,強化美國的自由與民主;六是為美國未來貢獻更多財富,富人稅是愛國義務。
六大理由之中,最重要的仍然是第四、五點,即解決貧富懸殊問題,其他都是次要,可以透過徵其他稅種去解決。貧富懸殊是老話題,過去政府都是透過徵稅然後提供福利,讓低收入階層都可以均沾社會財富增長的好處。然而徵稅太高又會挫弱人民的創富動力,於是到特朗普上任,又再以減稅刺激經濟。當時就有400多名富豪公開表示反對,認為富人應該承擔更多社會責任(”more than 400 millionaires tell Congress: Don’t cut our taxes”,《華盛頓郵報》,2017年11月12日)。
財富累積愈靠錢搵錢 基層愈難過好日子
減稅的道理,是企業或個人手頭的錢多了,就會增加消費和投資,從而帶動經濟興旺;事實卻是,特朗普年代的減稅更多是企業用作回購,令股價上揚,而股市蓬勃被認為是經濟強勁;然而,股市上漲得益者都是「有產人士」,如果你不是投資者,沒有買股票,減稅製造的財富效應就與你無關。
當財富累積愈來愈依賴資產增值(即所謂錢搵錢),基層勞工、資產單薄以至「無產階級」能夠過上好日子的機會就愈來愈渺茫。香港情況亦如是,持有物業的人「身家」動輒以百萬元計,「無產者」卻不管如何努力儲蓄,也很難儲上百萬;香港勞工市場雖然長時期保持低失業率,然而我們的工資中位數和家庭入息中位數增幅都非常緩慢,反映本地增加的就業大多是低收入職位,結果是香港的貧窮人口佔了總人口約14%。
疫情下大批民眾失業 超級富豪財富反增
新冠疫情打擊各行各業,不少企業都奄奄一息,很多人每天都在水深火熱中掙扎;然而,疫情對超級富豪並沒有影響,有些財富反而增加。以美國為例,不少大型科技企業在疫情中業績表現更好,例如亞馬遜因「居家令」網購訂單數量飈升,其他如Facebook、Google、Tesla等科技企業都有良好表現,它們的創始人、主要股東等身家都水漲船高。結果是大批民眾失業,但科技巨頭財富激增,疫情令貧富懸殊的差距拉得更闊。
據美國智庫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的研究(US Billionaire Wealth Surges to $584 Billion, or 20 Percen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Pandemic,2020年6月18日)顯示,自美國3月封城以來,美國億萬富豪的身家絲毫無損,反而大漲5840億美元;但已有約4550萬美國人加入成為初次申領失業救濟的大軍,特別是旅遊業和服務業的低收入員工受打擊最大。
派錢接近「全民基本收入」概念
大規模的失業和經濟停擺,迫使各國各地政府提出紓困措施,香港和多個國家如英國、美國、加拿大、德國等,都先後推出短期派錢計劃,務求可以紓緩人民的困境,令他們起碼手上有現金可以應付生活所需。
向全民派現金,已近於「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概念——政府定期發放現金給全體公民,不需任何工作狀況的條件限制,亦不論收入或家庭情況,藉此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倡議者認為,「全民基本收入」能夠停止強制勞動的體制,鼓勵民眾創業、追求理想,不被低薪束縛,在無法工作、失去經濟來源時,仍然能得到基本的教育與醫療保障。
正如富豪主動要求政府加稅,「全民基本收入」也是顛覆了傳統認知。然而,不問背景不論貧富全民派發現金,政府財政如何應付?香港財政司長向來都反對派錢,堅稱這不是把公帑「用得其所」的方法;然而,疫情期間就有約1000名學者聯署了一封公開信,呼籲各國政府在當前危機時刻要突破傳統的福利政策,以確保民眾有足夠經濟條件購買生活必需品。
危機考驗富豪和政府願與民共渡時艱否
疫情改變了世界的經濟及文化,並且會考驗政府的應變能力,很多以前被認為天方夜譚的政策,可能都會有人提出要求政府施行。
香港的超級富豪會否主動提出加稅,幫助社會渡過難關?又或者更主動減租,讓企業可以有喘息機會?特區政府又是否會考慮像「全民基本收入」的方案,幫助大部分生計艱難的基層大眾?危機當前,是時候考驗富豪和政府是否願意與民共渡時艱了。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