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香港人肯面對現實的話,我們已錯失了對Omicron的疫情進行動態清零的最好時機。那就是趁未出現源頭不明的個案時,就追蹤到所有的密切接觸者,令疫情沒法進一步蔓延。
這是對策的第一着,如果這一着失敗,即社區已出現多個源頭不明的個案時,那就應該立即行代價較高的全民檢測,以把所有被感染的患者都找出來,並與社區隔離開來。這樣,社區就尚有機會清零。
輕忽傳播能力 醫療系統爆煲
可惜,我們至今仍未有推行全民檢測,而Omicron的傳播速度已超過了香港自身的應對能力。最近的情況顯示:我們既沒有足夠的檢測能力去判斷誰已確診,又沒有足夠的隔離設施去安置需要隔離的人,亦沒有足夠的醫療人員與儀器去為重病的病人提供迫切的專業治療。
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只好向國家求助,希望國家能增人手與提供設施,以補之前外在抗疫上的各種缺失。事急馬行田,為了保住更多人的性命,亦只能把一國兩制的顧忌,暫放下一邊了。希望在國家的全力支持下,香港可以快速地把Omicron的疫情控制住,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
其實,早在今年1月下旬,疫情已有失控跡象。當時已出現多個源頭不明的個案,顯示已有一定的隱形傳播者在香港的不同地方播毒。當確診者增加的速度以幾何級數上升時,政府就應該可以預見到,政府的檢測能力與隔離設施都很快會不敷應用,應該暫且讓普通的密切接觸者自行在家中隔離算了,而把隔離設施集中留給確診的病人。
正是由於政府遠見不足,做遲了這項決定,令竹篙灣的情況弄得很混亂,社會上的怨言很多,有人因而對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失去信心。很可惜,當局至今仍無視Omicron的傳播能力,把一切希望寄託在全民檢測上。
實施大型禁足 確保病人隔離
現實是:以Omicron現時的傳播速度,到政府準備好作全民檢測時,被檢測出來的確診人數,可能會有100多、200萬,無論現在怎樣去趕建方艙醫院與隔離營都一樣會不敷應用的,最後還不是大部分人仍得留在家中隔離。
那為什麼不先行禁足一段時間,待大部分有能力自行痊癒的人都不用隔離的時候,才進行全民檢測,屆時,香港才有機會有足夠的設施去安置確診的病人。否則,光是做多幾次全民檢測,也沒法達至社區清零。
檢測本身沒有醫療作用,檢測的功能是讓政府能更準確地掌握疫情,以決定應該採取些什麼行動。現時,政府要作的行動已經很明確,就是要將所有確診的病人與社區隔離開來,這樣才可以把病毒在社區清零,令社區可以恢復行使有效的動態清零策略。
因此,我們現在最需要做的是為實施大規模的禁足做好部署,而不是花時間去爭論哪一種抗疫方法才政治正確。我個人贊成,先行禁足,待大部分確診者痊癒後,才做全民檢測,否則檢測後知道結果也沒有用。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