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常會與教育局合辦的「2018響應世界閱讀日」開幕典禮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擔任主禮嘉賓,為「共享.喜閱新時代」全民閱讀推廣運動揭開序幕。活動過後,全民閱讀推廣運動中「共享」和「喜閱新時代」等元素可如何在香港落地生根?
本社記者較早前就藍田循道衛理小學行政主任(圖書館主任)陳敏儀女士於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系列講座提出的「閱讀2.0」概念專訪陳主任,報道上篇提及「2.0」概念帶來的意識轉向(三方面特點為:強調溝通協作、着重善用科技、鼓勵自主學習;三個特點與「共享」、「新時代」、「喜閱」不無相關),並附有一些伴讀及閱讀資源推介,本文則集中於陳主任提出有關電子閱讀和全民閱讀的觀點,亦提供一些家長可參考的選書貼士。
推行電子閱讀不只是資源問題
談到電子閱讀的趨勢,陳主任指美國民眾流行使用Kindle閱讀器看書,甚至自己寫了故事也可以製成電子書,放到Kindle平台出售,但是,這種電子閱讀器在港尚未普及。
「孩子要閱讀電子資源若不是使用電腦,便是使用手機。如果家長未能管控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很容易便會以最嚴謹的方式來規管,即完全禁止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或只限於家長在場時方可使用。」
陳主任指,一些閱讀活動若涉及電子資源,參與率會比使用紙本書的活動低5%-10%:「即使學生被家長禁止使用電子產品,有的也會主動提出於小息期間使用學校電腦完成電子閱讀活動。」
「我們總說『一個也不能少』,但是各班總是有一些孩子未能得到家長支持在家裏進行電子閱讀或做網上作業,這令我記掛在心。」
陳主任指,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學童的父母未必接觸過資訊技巧和網絡安全等的新事物,難怪不太放心子女上網。
「目前推廣工作主要靠圖書館主任進行,比如說在家長講座中分享資訊技巧資訊。我也會將這些訊息放到親子閱讀紀錄冊,希望家長看到能吸收,支持子女閱讀,放心讓他們使用電子資源。但是,家長如果沒有看記錄冊上的指引,或者無暇出席家長講座,這些訊息便無法傳達給他們。」
「學校只能教導學生,不能教導家長。在推動讓家長明白如何指導子女使用電子資源方面,政府角色無可替代,政府宣傳全民閱讀和資訊素養會比學校老師來得事半功倍。」陳主任以新加坡為例,指當地政府一些推廣資訊素養訊息的短片以一般大眾為目標觀眾群,短片觸及如何辨別假新聞等主題,對提升公眾的資訊素養幫助很大,她亦會挑選一些合用的資源用於課堂中。
由於考慮到每個家庭對電子產品的接受程度不一樣,藍田循道衛理小學(藍循)的電子閱讀活動不會設為必須完成的課業,老師只以鼓勵方式學生完成。陳主任說,孩子掌握了學習的自主權,會非常積極完成閱讀目標。
小學生不怕閱讀,一年級也可掌握「閱讀2.0」
陳主任認為,若由政府在推動和宣傳全民閱讀時引入資訊素養技巧的部分,讓家長懂得如何支援子女網上學習,要比圖書館主任推廣來得順理成章,事半功倍。她續指,在推廣閱讀的家校合作方面,最要緊的是家長讓孩子有在家閱讀的空間。
「小孩子比你想像中更厲害和聽話,只要告訴他們閱讀的好處,他們很願意嘗試閱讀。在藍循,讓學生明白pre-reading和post-reading的meaning making(在閱讀前後進行意義建構及思考)的重要性。」
「要教懂他們良好閱讀習慣、讓他們明白不應只挑封面好看的書,從一年級起也可以做到。」陳主任在課堂向小學生教授資訊素養的經驗,讓她堅信這一點。
多元化閱讀活動能照顧學習差異
面對豐富非常的閱讀資源(如各種附有動畫的電子書)和繽紛有趣的閱讀活動,會否讓人擔心過多的外在刺激令學生缺乏一種純為文字而感動的閱讀體驗,與閱讀的本質漸行漸遠?
陳主任認為,每個學童的特質、興趣、能力、背景各異,有的天性喜愛閱讀,不需要什麼有趣的活動或遊戲、無需獎勵也會捧卷讀得津津有味,只要有人向他們推介好書,閱讀興趣便能激發,不過每個學生的興趣不一,多元化閱讀活動有助他們找到書本與他們自身切合的「亮點」,愛上閱讀。
奧巴馬演繹兒童文學,中國推動全民閱讀
陳主任曾在一次閱讀講座中提及美國的閱讀推廣,指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要數前總統奧巴馬和太太每年在白宮跟小朋友一起在草地上閱讀兒童文學名著。陳主任表示,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等故事演繹得很精采,表情生動,值得向老師和家長推薦。
她也在該講座的簡報中提及,2016年中國成年國民人均閱讀量為每年7.86本,其中4.65本為實體書,3.21本為電子書,而中國的閱讀推廣從十八大開始已上升至政策層面,實行「全民閱讀」(簡報引用的參考文章指,「2017年《公共文化保障法》正式實施,《全民閲讀促進條例》公開徵求意見,全民閲讀的政策環境日漸改善」;2016年全國有200個地市及1,000縣區為響應世界閱讀日而舉辦群眾閱讀活動,「北京閱讀季」、「書香中國」、「上海書展」、「南國書香節」、「深圳讀書月」等閱讀品牌或活動遍地開花。)
那麼,陳主任最希望香港學校在閱讀推廣方面得到怎麼樣的政策支援?什麼國家的閱讀風氣和活動值得香港學校借鑒?香港可如何乘着電子閱讀趨勢,促進閱讀?
丹麥、挪威、波蘭社會重視閱讀
陳主任指,丹麥、挪威等國家的圖書館服務令她大開眼界,例如當地圖書館有資源拓展向露宿者提供的服務,又指這些在外國推行的措施雖然跟在香港要處理的學校圖書館事務並不直接相關,卻令她對圖書館和閱讀的概念有了新的體會。
她以波蘭為例,指波蘭社會很重視閱讀,在囚人士可透過監獄圖書館接觸書本,「拓闊思考領域、得到成長;比如說閱讀詩歌,有的囚友受了作品感動,將自己的反思放到作品中,重寫詩作,並且編成話劇來演,我能看出他們真的透過書本得到體會,這個過程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學習。」
「當我看到表演者邊演邊流淚,便知道圖書館不只起了『讓讀者看書、借閱』的功能,還透過書籍將教育活動帶給市民,就算是在囚人士的閱讀需要也不會忽略。」
記者翻查香港懲教署資料,署方網站指香港監獄的囚友也有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表演,但話劇為懲教署助更生宣傳活動,主要屬於公眾教育及宣揚滅罪性質。
2016年,有香港報章採訪監獄圖書館,監獄圖書館主任指當時館內最受歡迎的館藏為《尋秦記》系列小說、旅遊書及教科書,又指「石壁監獄比較多在囚人士報讀工商管理,所以比較多商業科目書本」,囚犯的閱讀似乎偏於消閒或工具化。
西方有家長伴讀文化傳統
陳主任續指,歐洲很多地方也在推廣閱讀方面做得很好,而挪威等地也有一些支持家長伴讀的措施,令她印象深刻:「當地的志願團體會向在囚母親提供服務,顧及孩子的閱讀需要,錄製母親親口講故事的錄音再播放給他們聽,好讓孩子聽到母親講故事的聲音,不致錯失其他兒童成長時的親子閱讀體驗。」
陳主任指歐洲等地人們如此重視閱讀、將父母講故事視為生活理所當然而且重要的一部分,可見整個社會既重視又支持兒童從小閱讀,令她很受感動。
香港圖書館主任職系較完善,談閱讀仍較功利
陳主任提到香港學校在推廣閱讀方面的優勢──圖書館主任職系較其他地方相對完善,但她亦有感「閱讀」一直被工具化地看待,未受到社會重視:
「在香港談『閱讀』,那一定跟『課程』、『教育』掛鉤,that’s all,甚至如果跟『提升成績』沒有關係那就更加休要提起;但是閱讀可以照顧不同學習和交流的需要,這一點很重要,而伴讀也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她慨嘆香港人生活實在很忙碌:「不過,父母是否就沒有辦法善用科技多給孩子講故事呢?海外交流一行讓我頓然發現閱讀推廣可以涉獵這方面,鼓勵親子伴讀。」
陳主任認為,若整個社會建立起閱讀風氣,迴響會更大,對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更有利,而這些都不是圖書館主任一己之力能帶動的。陳主任指,積極閱書的風氣並不是任何一個圖書館主任或者學科老師能獨力帶起的,需要全校合力推動,也很靠校長支持。
「中英數常、美音體,每個學科也可適當地與閱讀聯繫,向學生推介好書;這樣的閱讀推廣工作有如撒種,哪一次活動感動到孩子的心,他就自然喜歡閱讀。」
趣味與共鳴令孩子愛看書
陳主任還有什麼選書小貼士可與讀者分享?
「選書時可以留意孩子共通的特性:小朋友都喜歡有趣惹笑的故事,如果書本能令他們捧腹大笑,他們會很喜歡,例如《春田花花幼稚園》。」
陳主任指,孩子也喜歡一些感動人心的故事,或是跟校園生活有關的故事;至於一些能長時間延長樂趣的書、娛樂性高的書,比如說系列叢書,Q版特工、福爾摩斯系列,只要喜歡一本,便會追看下去。
「若看了《朱古力工廠》這齣戲、開始讀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這本原著,看完一本便會很想看下一本,因為作者實在很幽默,亦很有創意,巧妙的字詞拼砌足見心思。」
陳主任建議家長可以為子女借閱或購置一些幽默的書,比如Roal Dahl的著作。
陳主任提醒家長,選書方向只供參考,最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歡。「說到底,閱讀是很個人的事。小孩子為什喜歡看書?那就是因為能在書中找到自己。如果無法從書裏找到自己,產生不了共鳴而且不理解內容,那就自然不愛看書。」
她更建議,如果希望小孩愛上閱讀,家長可以做個實驗:買一些十大好書,也買孩子自己選的書回家,再觀察孩子愛看的書是前者還是後者。
「歸根究柢,閱讀從興趣開始。」
再思閱讀──一位圖書館主任的觀察(二之二)
本系列文章:
香港如何迎接電子閱讀和全民閱讀?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