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校園舊建築

香港大學是香港第一間大學,經過百年發展,雖有不少建築無法面對時代衝擊而拆卸,還幸仍有部分保存下來,其中本部大樓於198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乘港鐵前往香港大學,經由 A2 出口,要走一條長長的通道。每次我行經此處,都會看看牆壁上一幅一幅介紹港大百年校史的照片,不經不覺便走完通道。照片中有些建築物已經拆卸,但仍有不少仍然健在。從建築美學角度欣賞,可以看到香港不同建築特色。

愛德華時期風格

香港大學於1911年成立,1912年開課。首幢落成使用的建築物是本部大樓(Main Building),由利安建築師樓(Leigh & Orange)設計。許多人誤稱之為陸佑堂,其實陸佑堂是指本部大樓二樓的大禮堂。港大成立之初,財政並不充裕,1915年遇上經濟危機更幾乎停辦,幸得馬來西亞華商陸佑提供50萬元貸款,才使港大度過難關。1950年代本部大樓擴建,由原來的「E」字型變成「田」字型,1956年將大禮堂命名為「陸佑堂」以作紀念。

港大首批自行興建的學生宿舍共有三座,名為盧吉堂(Lugard Hall,1913年)、儀禮堂(Eliot Hall,1914年)和梅堂(May Hall,1915年),分別排列在三級平台上,1969年在修復後合稱「明原堂」(Old Halls)。可惜位於最下方的盧吉堂已於1992年拆卸,變成今天的月明泉。隨着儀禮堂和梅堂用途改變,明原堂這個名稱已不使用了。

本部大樓前面還有一座於1919年落成的建築物,名為學生會大樓,給學生會使用。二戰後曾短暫作為臨時行政辦公樓,1974年為教職員聯誼會所,1986年為表彰孔慶熒家族對港大的捐獻而命名為孔慶熒樓。

港大成立之初,正流行愛德華時期建築,早期的校舍如本部大樓、明原堂和孔慶熒樓等均展示這種風格。它們採用紅磚建造,以白色灰泥勾勒線條,設計上以古典為基礎,混合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元素,強調宏偉和秩序性,其中孔慶熒樓中央更擁有一個圓拱頂。

第一代港大校長寓所(1912年)、解剖學館與生理學館(1913和1917年),及病理學館和熱帶病學館(1917年)等亦屬同類風格,可是這些建築已在1977年拆卸,如今只能從港鐵通道的舊照一睹風采了。

早期現代主義

到了1931年落成的鄧志昂樓(前身是中文學院),風格已經改變。此時香港的西式建築不再流行裝飾性強的古典或哥德式外貌,轉而走向簡約設計。由歐洲傳入的裝飾藝術(Art Deco)或包浩斯(Bauhaus)風格為當時兩大潮流,建築師棄用紅磚,改用新的物料。鄧志昂樓只有正門仍見古典裝飾,外牆採用洗水批盪,二樓加建五個小露台,設計開始走向平實。

獨處校園一角的鄧志昂樓,彷彿已被人遺忘。
獨處校園一角的鄧志昂樓,彷彿已被人遺忘。

但1932年落成的馮平山樓(前身是圖書館)還未能擺脫愛德華時期風格,以紅磚建造,立面有古典柱式和三角楣。1961年圖書館遷往新大樓後,舊址改為馮平山博物館。1994年與毗鄰的徐展堂樓最底三層結合,名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20世紀上半葉,歐美興起現代建築,着重功能性,港大也跟隨潮流。羅富國科學大樓(1941年)、工程及建築學院史羅司樓(1950年)、第一代何東夫人紀念堂(1951年)、化學大樓(1953年)便是那時代的產物。但它們已在80年代起陸續重建,現在亦只能從舊照片去追憶了。

在校園最高處的第二代校長寓所(1949年),還好尚未拆卸,讓我們見到當年的裝飾藝術建築。它由周耀年和李禮之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樓高兩層,中央部分呈弧形,下方為門廊式入口,上設露台,屋頂插上一支旗桿,這類建築今天已不多見。

水務署舊建築

為配合四年制大學課程,港大在本部校園西面興建百周年校園,2012年啟用。該地段原為水務署的西區抽水站及濾水廠,現留下三座建築由港大活化。在逸夫教學樓旁邊的前西區抽水站高級人員宿舍(1924年),現為香港大學出版社,附近的前工人宿舍(1919年)用作訪客中心。至於靠近山邊的前西區濾水廠房(1931年),目前還未定作何用途。

另外在校園外圍近旭龢道也有三幢水務署職員宿舍,建於1914至1919年間,較大一座供高級職員入住,另兩座為員工宿舍和傭人宿舍。2008年環保署與港大合作,將這三幢宿舍改為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推廣自然教育,及舉辦導賞團介紹龍虎山一帶的古蹟和生態。但由於位置偏僻,許多人包括學生都不知道這座歷史建築。

位於旭龢道的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距港大校長寓所不遠。
位於旭龢道的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距港大校長寓所不遠。

當年水務署的宿舍採用麻石或紅磚建造,從設計和用料可見高級職員和下屬的分別。屋頂鋪上本地瓦片,高級職員宿舍有煙囪突出,通連室內的壁爐,窗門加上木窗框,大部分仍保留下來。

古蹟校園

香港大學是香港第一間大學,經過百年發展,雖有不少建築無法面對時代衝擊而拆卸,還幸仍有部分保存下來。其中本部大樓於198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孔慶熒樓、鄧志昂樓,以及位於薄扶林的大學堂(前身是德格拉斯堡,1866年)在1995年亦成為法定古蹟。

港大獲得評級的歷史建築更多,屬於一級的有馮平山樓、儀禮堂、梅堂,及西環濾水廠高級職員宿舍。二級有西區抽水站高級職員宿舍、西環濾水廠職員宿舍和工人宿舍,以及位於薄扶林的玫瑰邨(1926年)。西區抽水站職員宿舍,及西區濾水廠房是三級歷史建築,位於摩星嶺的福利別墅(1922年)亦獲專家建議評為三級。這些樓房建於不同年代,反映本地建築的演變,同時令港大成為一座古蹟校園。

陳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