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可能淪為區內二線城市

怕也無用,融合的浪潮來了!

香港如不積極進取,一定會被規劃

落到現實的層面,100%融合,和100%不融合,都不可取,也不可行。剩下來大概是30%至70%融合之間的拿捏。

香港目前,大概處於35%左右,理想狀態是多少,是個人主觀的判斷。這判斷要基於審時度世,而林鄭像絕大部份港人一樣,只懂得做事,偏偏缺乏宏觀的視野。

如果沒有外來的動力,未來五年,香港多半會停留於35%狀態,還會不時被反對派攻擊說香港大陸化。

但是香港這小型自由經濟體系是經不起市場力量沖擊的,內地的先進,必然會取代香港的落後。年青人之間,網購已經越來越盛行,各種電子支付,會進入香港市場,快遞也已日漸普遍。光是這方面的沖擊,未來五年,香港的零售和金融業,必然會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這裡將牽涉數以十萬計的就業。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也會出現很大的改變。

大灣區規劃的結果,港深同城化即便不提到官方議程,也勢必加速,這裡許多時輪不到香港說不。最近的例子:河套區深圳單方面放棄,香港便不能不接招,繼續放在那裡曬太陽。深圳單方面吸收了數萬每天過境學童,顯得特區府極不負責任,而香港多間學校,即時要面對殺校危機,上千教職員面臨失業。

怕也無用,融合的浪潮來了!

面對這大勢,林鄭是拒,還是迎?什麼要拒?那些要迎?內部和稀泥,能解決這些問題嗎?問題解決不了的話,稀泥能和得起來嗎?

在大灣區內香港如不積極定位,規劃,落實執行,結果一定會被規劃,全輸。

可能再次錯過機遇

要是香港自己來規劃的話,按照政務官思維,要設立一個委員會,廣泛諮詢,聘請幾家國際顧問公司寫報告,兩年之後,出份綠皮書,再交立法會通過。

梁振英很清楚,這樣的話,香港將會過了尾班車,人家不會等候你的,所以他搶着要交報告。

不要說人家不科學,大灣區也者,就是以前說的大珠三角,我都已經參加過不知多少次研討了。廣東省政府已經研究多年,各種報告叠起來該以米來計算,香港兩耳不聞天下事,粵港協調機制被擱在一旁,才不知道鄰居在做什麼,而且小政府又不愛做研究,這才顯得狼狽而已。

兩相比較,廣東有備而戰,香港倉促成軍,結果香港多少都會被廣東牽着鼻子走,大灣區九加一個城市向東,難道香港能單獨向西嗎?

回到香港,特別是包括特首在內,特區政府連自己都不大擁抱向東的話,特區政府如何向大部份傾向「本土」的市民解釋?

按照林鄭公佈的行事方式,她會向中央反映香港民意。但作為特首,她不可能只反映民意,對中央說不,還要提出應付方案來。

問題是,她能完全不搞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發展嗎?不可能的,於是又回到昨天提到30%至70%融合之間的拿捏了。

但是林鄭和她湊合的大和解班子,有能力提出和落實中央認可的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發展方案嗎?於是她很可能又要回到曾蔭權陽奉陰違的套路。

曾蔭權執政七年不作為,香港情況一落千丈。如果林鄭未來五年在融合問題上拖拉,今天已經烽煙四起的香港,很可能錯過了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發展的機遇,淪為區內二線城市。

劉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