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可成立國學研習中心

從教育現場看,如何群策群力建構國學研習中心,讓文史哲的學問受到重視。

兩岸三地,同根同源,歷史與文化是瑰寶,是難以取代的精神遺產,如何珍之重之與用之,從教育現場看,民間社會與學校場域,如何群策群力建構「國學研習中心」(下稱國研中心),讓文史哲的學問受到重視,對今天無根失落離心的一代,顯然迫在眉睫,「國研中心」應考慮在哪裏設立最合宜?研習環境及社會文化氛圍哪處風光最好?

認識歷史全貌最重要

先說兩三事,其一、北京政府近日宣布,要將「八年抗日戰爭」,改成「十四年抗日戰爭」,歷史本身是自由的,只要根據查證屬實的史事,再按此事實,先講道理再說感受,最後有個「結論」及價值判斷,並無不可。關鍵就出於史實本身,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日本赤裸裸對中國進行侵略,逼使當時國際及民間統一承認國民黨的政府,由蔣介石領導,公開宣布要全民抗戰,抗戰而不宣戰,忍辱偷生,直至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國民政府才由抗戰轉為宣戰,但無論如何,「八年抗戰」一詞,是當時國民政府與全體老百姓所公認的史實,沿用已久,並無爭議,但如今北京中央政府卻要將八年改成十四年,很明顯,這是要透過歷史的再解釋,然後一面矮化今天還在台灣生存的,延續國民政府統治的政治實體,將抗戰年份上推至1931年9月18日,目標也是進一步對國民黨政府的攘外必安內的「不抵抗」政策,進行歷史暗諷,這無疑是政治宣教遠高於讓歷史說話,從香港角度看,我們最要學習並了解的,倒是要指出,自1894年日本第一次「甲午」侵華戰爭起計,至1945年日本第二次侵華的戰爭止,足足超過50年,如此了解日本侵華戰爭的全貌才最重要。

其二,台灣這一面,自民進黨陳水扁執政,乃至今天的繼承者蔡英文當領導人,彼此共同的政治特質,就是去中國化,陳水扁年代是去蔣不遺餘力,對在台灣島內豎立的各式各樣的蔣介石像,不用搶,卻幾乎個個要打砸到稀巴爛。蔡英文接棒,一不離二,「去蔣」之後,就是「非孫」,錢銀是民間最重視的物質資源,因此,豈能讓孫中山先生的肖像在鈔票裏出現,台灣今天乃至未來的政治生態,無疑是「去蔣非孫」已成定局,中國兩字,在台灣愈來愈不受尊重,更甚的是,中國與其他各國的地位一概不可能平等,媚日祟美可以,仇恨中國是自然,「自然獨」是水到渠成。

每逢台灣民主選舉,仇中反共之風吹得愈大,選票撈獲就愈多,本來是中華文化復興基地的台灣國民政府,如今還能提倡什麼「國學」呢?

本港不遭受高壓政治

其三,再看香港,歷史的偶然,英國人在這裏作殖民統治近160年,英國與清政府、中華民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係微妙,英國與中國政權的關係從來都是立而不破,香港是重要的中介,大家各取所需。九七回歸,行的一國兩制,這是從歷史出發,並結合政治現實的結果,政權和平轉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彼此尊重歷史,全部殖民化的街道,依舊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這裏依舊是東西方文化薈萃之地,依舊是全中國境內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出入境與教學自由最紮實之地,法治又是最成功的城市,而中國香港、香港中國仍然是密不可分,維多利亞港穿梭,獅子山下眺望,經濟金融、文化、教育不會遭受如大陸、及台灣的政治高壓,延綿五千年的「國學」在這裏成立研習中心,是捨我其誰!

故宮在香港建館的同時,在幾位特首參選人在政綱上,都寫上初中中史科要獨立必修的當下,千載機會,香港特區政府是要認真考慮,投放資源成立「國學研習中心」,讓中華文化在香港綻放異彩,更重要的是,營建氛圍,讓年輕的一代,愛自己的文化、亦愛自己的國家,由此,再建構世界觀。

原刊於《星島》,獲作者授權發表。

何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