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江迅(《亞洲週刊》副總編輯)
七一這一天剛過去,香港回歸祖國,櫛風沐雨18年了,若以人比喻,18歲是成年禮。作為慶祝回歸活動的一個項目,7月4日駐港部隊在青山訓練場舉行「香江衛士」陸空軍演。這歷時40分鐘的軍演,是香港歷來最大規模實彈演練,直升機、裝甲車等施展協同攻擊及滲透圍殲戰術。有市民說,「有這樣的軍隊護港,感覺很安全」。
令人奇怪的是,是日,一些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政黨黨鞭,竟說看到如此炮聲硝煙,「深感威嚇」、「內心不安」、「讓人恐懼」。一支保衛民眾而抗禦外敵的軍隊強大,怎麼會令自己人頓生「恐懼」、「不安」而自感「威嚇」?除非他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香港人,激進港獨者才會想到軍隊會不會對付自己,其實,殺雞哪需宰牛刀?
記得,一個月前,百名駐港解放軍要參觀香港中文大學,與師生交流聯誼,參與講座,舉辦球類聯誼賽,並與校長共膳,活動前遭遇學生會和一些校友強烈反對。他們擬定屆時舉橫額抗議,批評校方,要「捍衛院校自治」,校方竟然臨時取消活動。近年,香港人就是如此,什麼都高度政治化。向來政治冷感的香港人,忽然熱血,不尋常的執著,不妥協的姿態,於是內心滄桑,於是怨氣衝天,難怪「抗議之都」的香港人總是不快樂。
不快樂源於不放下
6月下旬,由美國蓋洛普顧問公司同健康機構 Healthways 合作的2014年全球幸福指數顯示,在145個國家或地區中,香港僅排名120,與新加坡、台灣相比,相差一大截。
這一指數以生活目標、社會、經濟、社區歸屬感、健康5項領域,調查各地民眾的幸福感覺。結果,中美洲國家巴拿馬連續兩年奪「最幸福國家」稱號。香港人在5個項目的排名,分別是140、134、23、108、140,除了經濟那項指標,其餘都排名末端。
2個月前,聯合國公布多名經濟學家的《世界快樂報告2015》,在全球158個國家或地區中,香港的快樂分數排在第72位,較兩年前的上一次跌了8位,遠遠落後於諸多發達經濟體,瑞士排名第一。
報告用6個因素,包括人均 GDP、社會支援、健康期望壽命、社會慷慨程度、生活自由程度、政府或企業的廉潔程度,解釋大約3/4的全球快樂差異。
類似這類快樂、幸福的指數,經常顯示香港人並不「如意」。競爭是「不幸福」之源。香港禁賭,卻是個賭性頗重的都市,什麼事都用輸贏定論。爭取普選和政改更是一場大決戰,不是你輸就是我贏。不讓步,不妥協,結果全城皆輸,沒有人快樂。文化人林沛理曾經說過,
「香港人不快樂,不是因為他們缺乏選擇,而是因為他們有太多選擇。」
面對中央的8‧31普選政改方案,是孤注一擲,為全贏而不怕全輸地否決方案,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認定在目前情況下這一「夠好」的、「比以往要好的」方案。得不到最好而誓不罷休的注定會失望,失望者何談快樂;願意退而求其次的知足者,才會自感長樂。
是否幸福,是否快樂,是一種自我感覺。
佛家思想是要人善於放下執着。讀過聖嚴法師的《放下的幸福》。大師說,幸福其實來自自我「放下」、煩惱的「消融」,而非任何東西的「獲得」。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賴任何外在的人事物,也不是來自變幻無常的情緒與感覺,而是心的一種愉快與平靜的狀態。紅樓夢的《好了歌》聽過吧,「了」就是全放下了,得道了。
有學者說得對,
「應該將幸福、快樂等主觀福祉,納入改善政府政策的參考指標,政策好不好,不應只反映在能為香港帶來多少財富,而更注重能否改善民眾身心健康,並確保此種改善獲得民眾的有效感知。」
政改方案遭泛民主派議員否決後,特區政府撇開政改話題,轉打民生牌,推出系列惠民措施,提高市民幸福和快樂指數,如此「反守為攻」,一步步落實民生欲望,一旦遭泛民主派議員阻擾,特區政府卻能獲得民意。
或許有人會說,政府集中發展經濟民生而迴避政制發展,經濟民生最終基於民主政制,達至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思想表達的自由開放。這都不錯,沒人否認,重要的是要一步步來,對那些尚不是「最好」的便一腳踹開,永遠處於「執着」狀態,那就很難感受「快樂」了。當然,那些站在駐港部有隊對立面,對軍演深感「不安」、「恐懼」的,就更難感受「幸福」了。
原文刊於零傳媒獨家評論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