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專資會理事楊素珊主持的「望遠鏡」,第二集邀請到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金記冰室創辦者及行政總裁謝海發,兩位不同年代的飲食界人士來作分享。
如何落地大灣區?
年輕人如何在大灣區發展,實際上於大灣區可以做什麼?謝海發認為,大灣區9+2城市,香港700萬人口,大灣區有7000萬人口,最簡單的一個概念,就是同一件產品同一個訊息,說一次就可以有多了十倍人聽到,簡單而言,就是機遇變多了。
謝海發表示,自己本身是另一個非牟利組織──青年創業家總商會的主席,而商會最近獲得政府民政事務局1000萬的資助,推動大灣區創業,由商會篩選適合的年輕人,給予啟動資金。提到如何落地,首先要自己先深入大灣區了解,各處鄉村各處例,每一個城市都有各自的氣候、文化,甚至需要與當地官商打交道,才能知道自己所做的產業或是飲食業,如中餐適合在哪裏開業,西餐又應在哪裏,日本菜又在哪裏等。
黃家和認為,香港需要重新定位建立美食天堂。他在兩年前開始,在大灣區舉辦「金茶王」港式奶茶比賽,於9個城市再加上香港、澳門共11個地方舉行,發現原來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餐飲文化,譬如,原來肇慶的裹蒸棕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香港奶茶亦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由黃家和申請的。利用香港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好,餐飲的文化也好,與大灣區飲食文化結合和交流,便能擦出很多火花。
餐飲事業前景如何?
主持楊素珊問到如果想到大灣區發展,應該如何去做?黃家和認為心態很重要,千萬不要亂擔心,不要對大灣區市場感到害怕,年輕沒什麼好怕,亦不用怕輸。
主持楊素珊說如果想開一間咖啡店或茶餐廳,又應該怎麼辦?謝海發認為要選對市場,其實大灣區每個城方都有他的發展潛力,要看自己的心態,是只打算開一間半間,還是已經有發展藍圖,打算連鎖式地開。如果落腳點在人口比較多的城市,這樣發展下去,在同一個城市裏開很多間,相信一個香港人會比較容易管理。
但有些城市相對人口較少,開店數量亦不能太多,又或者當地人接受冰室、茶餐廳的程度未必太高,想膨脹的時候未必能在同一個城市發生,在管理上或是城市吸收的經驗都比較難。
如果只有一間咖啡店或者茶餐廳的年輕人,在香港都有很多,他們真的無法想像這個發展藍圖,只有單一餐廳的年輕人未必懂得如何去做,有什麼資訊或支援可以提供給他們呢?黃家和認為,首先視乎他們個人的意願,是否願意進入大灣區,不要害怕大灣區這個市場太大,香港太小,覺得自己很卑微。
其實我們還有優勢,就好像節目名「望遠鏡」,即是望遠些,眼光放遠一些。大灣區市場有7000萬人口,每去一個城市都會有一個機遇,例如廣州,甚至再北上如上海,這些城市人口、經濟、文化各方面都非常發達,問題是競爭亦很大,成本亦很高,面對這些問題,究竟自己有沒有資源發展這個市場?
謝海發表示,有很多例子都是年輕人單獨去大灣區開一間小咖啡店,有些做得不錯的,由一間變三間,其實不需要在內地認識很多人脈或資源,現在不是說研究飛機大炮,其實這些都是很基本的日常所需,一間咖啡店或是飲食業,亦不是要發展一百幾十間的藍圖,說的只是一間半間,像黃家和所說的,年輕人不怕輸,其實只要願意北上去闖,哪怕你去錯一個城市,去錯一個地方,開一間店,他認為還有時間去修正。
年輕人一定要不怕輸
主持楊素珊認為現在大家有很多誤解,又沒有足夠膽量,很多人都不敢離開舒適圈,如果你嘗試願意望遠些,其實處處都有機會。黃家和亦很認同,他說經常向年輕人說視線不要放在2.54,一吋等於2.54cm,看不到便要拿遠些看,不要看得太近,要看遠些,就會發覺原來世界不是這樣的。
謝海發當年很大膽嘗試買下金記,將金記發揚光大,與現在是否能相提並論呢?謝海發認為現在的人去大灣區發展都要有團火,有這個心,不怕輸的精神。他亦很認同黃家和說年輕人一定要不怕輸,因為他們有的是時間和青春。謝海發說自己剛出來創業時對餐飲一竅不通,但為何毅然去做那麼有膽量的事,只因為一團火,可以說是愚蠢的火,但正是那團火,才會在25、26歲時入行。
由什麼都不會到慢慢嘗試,坦白說撞過很多板。他分享了一個很傻的經歷,他當時需要和供應商訂貨,但不認識任何供應商,於是在網上找到凍肉商,致電詢問訂豬扒、牛扒一般要多久前下單,凍肉商回答說早一天便可,要不早上訂,下午也能送到,然後便問他地址,他當時會答說未有地址,還沒租店,對方便一系列的髒話回覆,說是不是搞事之類的。
他想利用這個例子告訴大家,他當時不會,於是撞過板,這些都是一定要交學費的經驗,亦不要怕,害怕被罵,要面皮厚。他還說之後還有無數個不同的問題,帶出那團火,相信自己,相信大灣區這個發展,因為30年前自己年紀小,沒能捕捉深圳發展機遇。
如果30年前已到深圳發展,相信自己走的路會更加寬,更加遠,更加大。謝海發認為,大灣區是擴大了的深圳,如果願意捕捉這個機遇,願意踏進大灣區城市,自己親眼去看,在10年後或20年後,就能享受到像今日深圳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