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訓練課程中一個重要課題,是如何提升說服力。事實上,早在古希臘時代,如何透過演説和辯論去説服人,已被視爲每一個人應該學習的技能,説服能力的高低,更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在社會上取得成功的要素;而要掌握説服技巧,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學習修辭藝術,因此,從古希臘到十九世紀末,修辭學一直都被列入西方正規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對西方社會而言,修辭藝術主要用於政治方面,是從政者必須掌握的技能;在古代中國,修辭則多用於文學研究方面,是創作和評價文學作品的主要工具。儘管重點不同,修辭技巧在中西文化和教育中都佔有一重要地位。
修飾自己的語言
在現今社會又如何呢?縱使修辭學並不是正規教育中的必修部分,修辭的應用卻很廣泛,甚至可以説是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從政治上的國家元首選舉,以至不同組織界別如政府、企業、慈善團體、業界代表組織、勞工團體和學生團體等的要員選舉活動,甚至各式各樣鋪天蓋地的推銷活動和廣告内容,都見到修辭技巧的應用,很多時候,這些活動的成敗,更是取決於修辭技巧的高低。
修辭藝術源遠流長,可以説,自有語言出現,就有修辭的需要。所謂「修辭」,是指修飾自己的語言,當中包括修飾言辭和文辭兩方面,亦即包括説話和書寫兩方面,目的是提升講者或作者傳情達意的效果。就修辭學的歷史而言,儘管在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的《易經》已見到「修辭」這個詞語,秦漢時期亦出現了不少有關修辭手法的討論,但中國有關修辭學的專著出現得還是比較遲,相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已大力發展修辭學,並著有專論《修辭的藝術》(英譯Rhetoric或Art of Rhetoric),故被視爲西方修辭學的權威。
三種說服人的訴求
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三種用以說服人的修辭工具,包括道德上、情感上和邏輯上的依據,後世把這三種修辭要素稱為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學三角 (Aristotle’s Rhetorical Triangle)。
道德上的依據是指信譽訴求(ethos),是運用品格、經驗或權威去説服人,透過個人的信念和價值觀、對有關議題的認識和掌握、傳達時所表現的自信和可靠人士的舉薦等,去獲取認同和信任。講者或作者在演説或文章的起首甚至在未開始前應先建立一個值得信賴的形象,才容易令人信服。
情感上的依據亦即情感訴求(pathos),是利用受眾的心理和情感需要,透過動人的説話、文字和故事去打動人。講者或作者必須對受眾的需要有一定的認識,包括認識他們的價值觀、興趣、渴求、信仰、期望、憂慮,甚至恐懼等,才能夠進到他們的内心,牽動他們的情緒。
邏輯上的依據,稱為理性訴求(logos),是指推理技巧和語言邏輯的運用,即是講解的内容要條理分明,推理過程要環環相扣,利用數據、研究、案例、比較、譬喻等去説服人,令人產生共鳴和信任。亞里士多德最着重理性訴求,但他認爲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明白推理和邏輯,故另外兩種技巧也是很重要的。
修辭技巧的實際應用
這三種修辭技巧,對現代人來説,一點都不陌生。隨便拿一篇政治領袖的演説,或收看一段暢銷商品廣告,都可以看到這些技巧的應用。例如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就職致辭,雖然不是競選宣言,卻也應用了這幾種不同的訴求技巧:
「……十個星期的行政長官競選工程,與各界超過100場的『心談』,讓我更掌握香港經濟面對的挑戰、讓我更明白年輕一代對前景的迷惘、讓我更焦慮社會不斷內耗使香港錯失發揮優勢的良機。選舉過後,我承諾作為行政長官,我有責任找出事情的癥結,更宏觀地為香港謀劃出路。」(情感訴求)
「過去三個月,我以候任行政長官身份接觸了更多各界的朋友,包括立法會議員、教育界團體、政商界人士、海內外訪客、創科企業家和青年人等,大家對我的包容和鼓勵及提出的意見,讓我對香港前景充滿信心。…… 」(信譽訴求)
「……香港的法治評級長期處於世界前列,而司法獨立更是全球138個經濟體中排行第八,並高踞亞洲首位。香港也是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去年的整體罪案率創1972年以來的新低。我們有五所大學躋身全球100強,香港大學牙醫學院更是世界第一。……」(理性訴求)
廣告中的例子更比比皆是,例如聘請名人或明星為商品代言、邀請醫護人員推銷醫療或保健產品,可以説是利用受眾對這些人的信賴去提高產品的認受性和銷量(信譽訴求);利用交通意外場面的可怕片段去教育市民不要酒後駕駛,是政府經常採用的阻嚇手法(情感訴求);利用研究結果或統計數據去證明產品的效用,是希望通過理性邏輯去説服人(理性訴求)。
要有效地運用修辭技巧,個人的學識修養固然重要,對受眾的認識亦非常重要,但比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持守應用修辭技巧的原則。亞里士多德重視邏輯,亦看重德行,他認爲修辭是用來交流真理的,並不是如當時一些智者所指,用來欺騙人的詐術;因此,修辭注重的,不只是辭藻的設計,更是文辭與章法和構思之間的連接,要令整體的表達得到提升,才能達致交流的作用,但最重要的還是講者或作者的真誠,因爲修辭是交流「真理」的工具。在這一方面,中西文化竟是如此的一致!因爲早在古時候,《易經》已經指出了修辭的重要原則:「修辭立其誠」;修辭煉句,要建基於修德煉性,不然,就會變成一種權術,利用優美的言辭或謬論去鼓動(甚至欺騙)人心,滿足自私的意圖。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