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霍世潔將於2017年12月24日「中西樂頌平安夜」音樂會中演奏二胡,在音樂會前,本社有幸邀請霍老師談談她嘗試將二胡與不同元素揉合的過程,分享她對二胡藝術的集體性、現代性和傳承推廣之路的看法。
如果你聽過霍世潔老師將二胡與爵士樂結合,你一定不禁疑惑,那究竟是二胡新韻,還是爵士東方之籟?無需分類、無需困惑──霍世潔說,她在這種創新中追求的是一場樂手之間的溝通交流,一種演奏者與觀眾之間的心靈互動。
爵士魔力──盡情投入不畏挑戰
霍老師一談起爵士樂,笑意就從眼睛透出來。「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性格是『大癲大肺』(大情大性),想到哪句就說哪句,可以說是得罪人多、稱呼人少。平日,腦子時時刻刻要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我覺得很辛苦。所以一碰上爵士樂就很開心了!」
爵士音樂的精神與她的性格有共通之處,讓她找到一種表達感受的途徑,寓交流於音樂:
她發現每位爵士演奏者都很投入,第一件顧慮的事不是聽眾喜歡與否,而是自己喜歡、感到興奮、覺得過癮。他們可以把熱情融入音樂,隨性表達當下感情,這一點深深吸引霍老師。(詳可參本社上個月訪問霍老師片段或訪問的上篇,閱讀更多)
《爵士‧胡情》專輯於2011年推出,歌曲承載了霍老師探索中西音樂時迸發的靈感──她將二胡技巧如三軌馬嘶和馬鳴巧妙加進樂曲,使爵士與二胡在樂聲中來一場中西相遇。專輯在發行數個月內達到金唱片銷量,更獲廣東十大發燒碟頒發「2011年度最佳器樂演奏專輯」獎項。
霍老師卻說,自己喜歡爵士歸喜歡,對這個樂種的特性只是略知皮毛;她說,演奏時曾覺得自己要做到二胡與爵士交融其實很牽強,要靠其他合奏的樂手令音樂整體感覺靈動活潑而富藝術感染力。
縱有良師(苦瓜老師──許治民老師)和樂友(菲律賓爵士樂手)啟發,自己又對這種表演形式躍躍欲試,她說自己試奏爵士時總發覺難以貫通當中道理。她邊笑邊皺起眉頭道:「Jazz很難,很少人有膽量自詡Jazz大師或者Jazz通」。
爵士注重感覺,霍老師請教過玩爵士音樂的朋友──究竟即興演奏時如何方可織就樂章,奏出樂句如行雲流水、源源不絕、句句鮮活?原來這跟平日做功課有關。
「玩慣了chord(和弦)的走勢,變奏起來就更靈活了。」霍說她這些玩爵士的朋友曾分享原來平日坐車、 吃飯、跟朋友聊天的時候也可隨時醞釀樂句,一切到演奏時便水到渠成。
忠於傳統──傳統創新兩肩挑
在霍老師心目中,屬於二胡的聲音是怎樣的?她說,奏二胡要傳承前人編曲那種味道,也要注重創新,這些都是時間上的東西,從舊到新,是一個過程。
「因為其實中樂的樂曲都是民歌,民歌就是當時的流行歌──在沒有電話、電視、電腦的年代,音樂在民間流傳,本來是新歌,聽著聽着隨年月過去就變成經典、傳統曲目了。」
雖說中國民間藝人提倡「死譜活奏」,霍世潔提到尊重音樂傳統非常重要。「(音樂人)千萬要知道自己在奏什麼,不要在奏西北音樂的時候用上海的手法。奏上海的曲子時,也不能用廣東的手法。你說,廣東音樂有加花技巧,江南絲竹也有加花, 但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手法,不能混為一談,要不然就不三不四了。」
「的確,你做到的東西,並不代表以前古人的想法,所以就是說呢,陽春白雪──我的意思是古時候的音樂──當然要奏,你必須去演奏傳統的東西;不過,對於現代,面對着這個時代發生什麼,你也要去接觸,盡量把自己能達到的效果做出來。」
她形容,音樂人考慮創新和傳承問題,就像面對兩條路,「不過就好像我們演藝學院中樂系常常說的,我們強調創新還有傳統兩肩挑,意思就是你一定要同時顧及兩樣東西,一起進行,不要說偏重哪一面。」
霍世潔認為現時的二胡人都朝這個方向努力,但是始終有些人的強項是保留傳統,有些人的強項是創新。她直言:「我不會去批評任何特定的人做得好還是不好,因為還沒有到死的一刻你也不知道自己彈得怎樣。」
浸淫音樂──文化不老 鑽研演繹
此前,霍世潔接受訪問時曾言,在她來港加入樂團、鍛練琴藝的階段,每次見到來港演出的二胡演奏者,她都會不斷請教他們對二胡的看法,從他們身上學習,就像肚子餓了很久的人看見食物般饑渴;後來想辦法理解當中差異、集百家之長,也花了好一段時間消化。
霍老師不斷累積以二胡探索中西音樂交融的經驗,如此熱衷在各種音樂場合向不同的人學習、吸收不同聲音所蘊藏的感情和韻味;那麼,要到台上表演時,會否有種很強的爵士傾向,希望在演繹傳統曲目時,不完全只按傳統韻味來發揮?
霍老師一聽此言,馬上笑說不可以,指出假如真的要在台上將傳統曲目即興改成爵士風格、嘗試作創新改動,切忌為改而改,必須知道將爵士元素加入原有音樂元素後整體感覺是否協調──「音樂融合和創新一定要大家覺得好聽才會接受。」
淬煉成形──突破界限尋妙韻
霍老師接受其他媒體訪問時說過:「樂如其人,做音樂的人一定要多聽,心裏有,奏出來就是。」
她又分享過「樂器並不重要,關鍵是演奏的人」,指二胡「手法、風格都可以往爵士靠,比如慵懶,一些滑音的位置稍加變化就可以做到」。
這次訪問,她說:「我在上一個音樂會(「二胡友情」音樂會)裏面加了很多新元素,當中有Jazz,而一些少數民族、比較少見的樂器都帶來了,我也挺怕別人來聽二胡,卻聽到電視曲、電影配樂等摻雜傳統中樂戲曲(是否能聽慣、欣然享受),我比較害怕新穎的東西非人人能接受。」
不過,她一些學生愛把丈夫、妻小、甚至7、80歲的父母帶到她的音樂會欣賞曲目,散場時興奮地跟霍老師說他們樂在其中、全場也沒有打瞌睡。
一次,某場音樂會不設中場休息,一位學生的父親初聽創新二胡音樂深感興趣,甚至不捨得離開音樂廳上廁所,這令她聽了很受鼓舞。
跨越與過程──中樂本身的多樣性
霍老師會不會想追求另一種東西,就是地域上的跨越,例如以二胡創造很能代表某個地方神韻的音樂?她說這是一定的,又指中國音樂是用方言來編的:「你聽上海人說話, 咿咿噢噢那樣的,很軟的,江南絲竹也有那種味道。廣東音樂呢, 嘀嗒嘀噠噹,因為廣東人比較直,(說話)衝口而出, 也表現在音樂中;西北人性子比較火爆,所以來到音樂中, 二胡的一個滑音聽起來也跟別的地方不一樣,感覺比較剛強一點。」
霍老師說,以前西北的話是跟東北不一樣的, 他們說話的語音既有差異,音樂也各有風格。 她形容現在網絡太發達,這些微細差異逐漸消失, 中樂以往地域特色鮮明的這個特性變得不一樣了。
再思融和──音樂該成國際橋樑
「現在是世界音樂村,你不能說只奏自己的樂曲、完全不奏別的,或者(抱着一種)『無論你說什麼我都不會管』(的態度)。這樣就是欠缺(音樂上的)溝通。」霍老師指,要有好的音樂表達、想將某些樂種跟中樂結合的話,必須理解別人在說什麼、當中的理論是什麼、別人的律法規章是怎樣。
「不過如果全盤也去接受別人的,說『我全部都用你的chord了』那又不然。」她認為,音樂的互通與融合並不是想結合什麼就把什麼加在一起的,情況就像奏江南絲竹用廣東音樂加花或者奏西北音樂時用江南絲竹手法,都是行不通的。
霍老師再次強調音樂不能說為了融合而融合、為了改變而改變,說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這並不是說improvise就可以說『不要緊啊,中樂也可以(跟西方音樂音階一樣) 是哆來咪法唆啦』,要知道裏面rhythm(節奏)是怎樣,哪個音要滑音;中間passing tone(二重經過音)可以怎樣運用,哪裏可以加flat音(降半音),你都要知道。」
她指唯有認識別人(其他樂種)的領域,才能「跟正統的人jam歌 」。她認為音樂上的融合並非互不認識但一起奏樂,說合起來產生的東西必須要可以與別人達到真正溝通和交流。她提到好的融合當中一定有共識,盼未來的融合讓西樂也知道中樂的音階是怎樣。
「比如說我們現在訪問的語言是廣東話, 交流起來你知道我在說什麼、我也知道你在說什麼。」
「不可以我明明不懂法文,你卻用法文問我,讓我用廣東話回答,或者說你問我今天吃飯了沒有,我回你待會要出門。」霍老師指這樣的對話不能稱為融合,根本沒有辦法溝通。
霍老師心語──與變幻合奏
霍老師分享對抓緊二胡即場變化的心得:「你不需要去計較某個音是怎樣,因為有很多人都很喜歡音樂會現場版,現場版是什麼?就是當時那一刻的情緒,不是錄音室裏調校出來的死的音樂,而是當時那一刻我跟觀眾心靈之間的互通,我覺得追求每一個樂音的完美純屬不必,不需要給自己這樣的壓力。」
「說一句老實話,你不要將自己看得太高就不會有壓力。」她指每個人都只是凡人,說很多時候別人一些「很虛的虛名」蓋在某些人頭上,自己千萬要冷靜分析,不要以為得到讚譽,自己就真的如別人所說的那麼厲害。
霍指任誰也害怕失準,誰也不可保證自己的琴在台上不會出什麼事,或者發生其他問題。她指什麼突發狀況都有可能發生,但要盡自己本分,做足準備。「經驗豐富的人在台下知道怎樣準備,比如說某一個音,要奏出某種音色、感覺,到底要用什麼技巧來達到效果?你要利用自己能控制的方法來達到音色還有那個樂音的要求。到了上台一刻,你便不必想了。」
專業與業餘──不設框框 相輔相成
霍老師將在「中西樂頌平安夜」音樂會演奏二胡,屆時將與業餘樂團合作演出,這跟她以往與樂壇巨星合作有何不同?
當中涉及什麼挑戰,霍老師有沒有擔心過效果未必盡如人意?
霍老師說,鑽研樂器講求的是熱愛、熱誠,一種樂器能生存一定要靠很多人喜愛和支持,業餘朋友形成的知音群體彌足珍貴。她相信在音樂方面,專業和業餘人士絕對可以溝通交流,相輔相成。
她指,假如擔心練習時間不足、對演出水準稍欠信心,很多方面可以作調整,例如樂曲方面可以按演出團體情況選擇,取長補短;臨場發揮方面,音色和音樂效果也可配合米高峰的調校,做到最好。
讀到霍老師曾說過:「我這個人沒有很大抱負,只想引人來聽,以後怎樣留住觀眾,我不知道。」她的直爽與自信,表露無遺。
這也許就是她遊刃於不同音樂領域、與不同的人合作,創作不斷而樂在其中的妙訣。
音樂會資料:
香港業餘管弦樂團(HKAO)及香港青年音樂協會(HKYMS)將演奏多首中西名曲,演出嘉賓包括著名二胡演奏家霍世潔女士(二胡獨奏)、亞洲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金獎得主黃思遠先生(鋼琴獨奏)。
日期:12月24日(日)-3:00pm
地點:牛池灣文娛中心 (劇院)(九龍清水灣道11號牛池灣市政大廈)
門票:$300, $240, $180(年滿60歲的長者/殘疾人士及看護人/全日制學生享有門票折扣,票價為$120, $90)
節目查詢:
主辦機構:六藝文化教育基金有限公司
電話:9162 1229
電郵:[email protected]
傳真:2818 3022
本系列文章:
音樂無邊 二胡悠揚——霍世潔專訪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