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組織帶來的是福祉還是禍根?

——「NGO與顏色革命」論壇

《NGO與顏色革命》一書提出了發人深省的問題:NGO實踐的是「普世價值與人民福祉」還是「西方價值與國家利益」?

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和《旺報》於2018年6月28日假香港大學王賡武講堂舉辦「NGO與顏色革命──香港論壇」。是次論壇中,香港中國經濟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文國權、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副總裁兼《中國時報》及《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日本時報》前主編島津洋一、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中天電視主持人陳文茜、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閻小駿及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出席並發表演說。

NGO不應製造社會動盪

文國權致詞時,引述了李約瑟(Joseph Needham)在《四海之內:東方和西方的對話》中的一段話:「現今社會唯一缺少的就是善意。善意就是以同情和體諒的負責態度對待普羅大眾。」文國權盼望所有的NGO都可以懷着「善意」,即佛家所講的「慈悲心」來善待他人,還提醒NGO不要一邊行善,一邊製造社會動盪。

島津洋一在《NGO與顏色革命》此書中撕開了NGO的天使面孔,揭露了NGO作為西方霸權打手的一面:西方教會對全球政治事務無孔不入之手、「阿拉伯之春」背後有美國國務院之手、巴爾幹民眾感染愛滋病病毒背後的NGO之手……

島津洋一踏遍烽煙四起的戰地,看遍悲歡離合的故事,仍然會在談到阿富汗人民飽受戰火蹂躪時不禁哽咽。
島津洋一踏遍烽煙四起的戰地,看遍悲歡離合的故事,仍然會在談到阿富汗人民飽受戰火蹂躪時不禁哽咽。

胡志強:沒人敢開NGO的罰單

前台中市市長胡志強指出:「大部分的NGO都在西方民主國家;被指責的,大部分都是所謂的共產主義國家。它挑的是俄國的麻煩、中國的麻煩,古巴也被挑麻煩。」他坦言現在很多NGO都是「義正嚴辭」的,但卻淪為「政治工具」,本來大部分都是「好人做好事」,至今NGO卻無管制,沒人敢開罰單。

談到美國指責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長久以來對以色列存有偏見」而退出理事會,胡志強表示:「在沒有政府力量、沒有人有能力執行規則的狀況下,連聯合國彼此都不能相讓,『你不能罵我喔,你罵我我就翻臉,我就走喔』,那NGO會亂成怎麼樣?」

「當年講NGO非要有自主性,財務一定要公開透明。現在你看很多NGO是做得到還是做不到?」他還擔憂NGO會泛濫成災,「NGO愈來愈多,它對社會的貢獻是愈來愈亂。」

陳文茜:每個人都是偏執的

陳文茜感嘆世界在千禧年開初就形成了一個分裂局面,「我們以為我們要迎來一個最和平的21世紀,但不是,我們迎來了一個仇恨的世紀,我們迎來了一個不斷分裂的世紀。」

「『我不認同那個,我認同這個,我看不起那個,我只看得起我自己這個。』這個世界,需要愛跟包容,而愛、包容跟我們的人性某些部分是衝突的。請先認知,我們每個人都是偏狹的,每個人都是偏執的,當我們要走向人性另一部分──愛的時候,我們要經過很大的反省。你必須要把自我適可而止地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你愛你的父母,天經地義;你愛你的家人,天經地義;你愛你的故鄉,天經地義。適可而止,不要無限地擴張它,因為它會從愛變成邪惡。

陳文茜提醒大家「要認知自我,明白每個人都是偏執的」,愛到極端就成了排他的偏執。她斥責特朗普主義,指特朗普揭竿而起的「美國再次偉大」反映了美國人民認為自己在全世界擁有特權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她還表示,正是因為美國人的貪婪,才會干擾了全世界:1929年美國自己製造了華爾街股災,造成經濟大蕭條,助長了德國、日本的軍國主義抬頭,引發後來的二次世界大戰。

論壇當天座無虛席,前台中市市長胡志強笑言聽眾都是為了一睹才女陳文茜的風采而來的。
論壇當天座無虛席,前台中市市長胡志強笑言聽眾都是為了一睹才女陳文茜的風采而來的。

 

對於NGO近年被指控變了質,陳文茜回應道,NGO本來的價值是超越認同政治,一旦走在了認同政治的路上,它跟愛與包容是完全相反的,「全世界現在正被認同政治完全瓦解。當歐美在談民主自由,它要求的容忍、尊重這些基本價值跟認同政治是有衝突的。」

她高度讚賞無國界醫生,「無國界醫生不覺得自己偉大,他沒有自我,所以他可以犧牲自我,這才是真正的偉大。把自己稱之偉大的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人,通常都是最不偉大的人。因為他自我膨脹得太大了。

閻小駿:國家能力強大促使公民社會完善運作

閻小駿承認21世紀確實是一個動盪的世紀,「阿拉伯之春」給那群人民帶來的是戰亂、屠殺、生命的流逝,而不是民主、自由、富強。

他以希特勒為例,講述高度發達的公民社會造成極權主義上台的原因,「威瑪共和國遍布全國的公民社會組織為納粹黨提供了最好的動員機器、選舉機器,幫助希特勒構成一個跨階級的政治聯盟。這讓威瑪共和國的民主走向了滅亡,催生了極權主義。」

他還指出國家能力是連接公民社會和現代化治理的樞紐所在,公民社會能完善運作是需要國家具備剛性及彈性能力,「Sheri Berman提出,一個成熟、活躍、已發達的公民社會可以提供高水準的社會資本,但在社會資本之外,民主形成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要有一個制度化、統一的,以及有效回應民眾訴求的國家。」

談到中國為何能在動盪不安的國際環境中保持政治穩定,閻小駿表示,國家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變得格外重視國家能力的建設──「彈性能力方面,中央政府透過公民社會的機制把NGO吸納到政權的範圍中,有序利用NGO來擴大政權的邊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剛性能力方面,政府以預防式管控來保持政治穩定。」

張亞中:普世價值淪為政治工具

主持人尹乃菁在與談討論環節中提問:「出資者都是來自英美西方國家,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幟來改變你國家的體制。這樣的話,『民主自由』到底應不應該成為一個普世的價值?」

張亞中教授(左)質疑西方宣揚的普世價值:「我們看看現在的伊拉克,這麼多的難民,這完全符合你的民治啊,可是民享在哪裏?」
張亞中教授(左)質疑西方宣揚的普世價值:「我們看看現在的伊拉克,這麼多的難民,這完全符合你的民治啊,可是民享在哪裏?」

張亞中直言,西方國家營造了一些普世價值,他們希望全世界都接受西方的價值,「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在解救大家」;然而,西方國家存在「惡」的一面,他們所傳達的普世價值已淪為了政治工具。

「西方絕對有它良善的一面,它想把它好的東西、人文的東西傳出去。但這是個二元論:你的善是不是人家需要的善?還是你的善透過包裝來促進你國家的利益?」

「當西方國家在推展顏色革命的時候,其實她是她想像中的那麼善嗎?或許她的講法是非常善的,可她背後的戰略目標到底又是什麼東西呢?我覺得這個對西方國家來講,她是沒法自圓其說的。歐洲對待難民的態度、特朗普最近的表現,其實已經是不打自招了,證明了西方在談民主、自由、人權的時候,其實有很多虛偽的東西在裏面。

尹乃菁再追問:「NGO想要改造你成為民主自由的模式,難道民主是不對的嗎?」

張亞中回應:「民主當然是個好東西。民主包括什麼?民有、民治、民享。東方人重視民享(for the people),西方人重視民治(by the people)。顏色革命、民主化浪潮反映了西方人強調民治,國家必須要拿選舉來證明你是個民主國家。但是我們看看現在的伊拉克,這麼多的難民,這完全符合你的民治啊,可是民享在哪裏?西方對於自由的追求,對於民主的熱愛,我覺得這太好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其實就可以滿足你們民主化浪潮裏所追求的by the people。」

由艾倫.希拉瓦斯特瓦等人所著的《NGO與顏色革命》。(商務印書館)
由艾倫.希拉瓦斯特瓦等人所著的《NGO與顏色革命》。(商務印書館)

媒體製造政治矛盾

《旺報》總編輯王綽中指出,現今媒體在報道政治事務時扮演着重要角色,提醒大家不要被媒體的一面之詞所蒙蔽雙眼。他指責媒體把伊斯蘭國的國民塑造成了喜歡砍人的負面形象,又把伊拉克的薩達姆‧侯塞因、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亞的卡達菲塑造成狂人,導致中東、北非國家的人民一昧追求西方民主,發動了顏色革命,推翻了政府,卻敗壞了國家。他不禁感嘆:「現在這些國家的生活有比以前的好嗎?」

陳文茜也表示:「很多人本來以為社群媒體的出現是給人更多平等的機會,卻給了操縱者作假的機會,因為『付錢者萬歲』,他們都搞垮了好多個國家。」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