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香港人近視得連香港的世界地位也看不見了?

城市與人一樣,生死興衰取決於其生存奮鬥的目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和操作系統。

許多香港人衡量香港的成就時,眼中似乎帶有盲點,令他們看不清、 看不到香港獨特的地方。這大概是他們覺得香港光輝不再的原因。其 實,是他們自己變得短視了,目光局限在本地的問題上,看不清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在亞洲和世界金融及其他服務領域中的重要地位 。

如果我們視若無睹,自然不會去促進、保護、鞏固和利用香港獨特的國際位置和角色。對此,香港的對手大概心裡有數, 但當然不會替我們宣傳,只會乘虛而入,在市場上散佈假消息, 甚至似是而非的讚美,目的是要打擊我們的士氣, 嘗試取代香港的地位。

無論是個人、家庭、公司、體育或其他活動的團隊,社會團體、社區 ,以至整個城市,要出人頭地、出類拔萃,都必須有長遠的目的和願 景,肯定本身的使命。向著明確的目標或願景而努力的團隊一般都比 較成功,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沒有目標與使命感的人或組織即使參賽,往往只是「陪跑」而已。

世界的香港

香港有一個向來沒有被明確宣布或表述的使命,就是作為三大世界城 市之一,協助全球商業、新聞、資訊、金融、各種服務業的運作, 以及人流、物流、資金流和國際交易能夠一年365日每日24小時 保持暢通無阻。

《時代周刊》曾稱之「三個推動全球經濟的連體城市」——「紐(約 )倫(敦)(香)港」 (NyLonKong)。紐約股市下午收市之後,香港這邊準備開 市;香港收市時,是倫敦早上開市的時分。倫敦下午收市時, 到紐約那邊開工。如此循環不息。

不單是股市和金融市場,所有全球性的公司都有這種「輪更」的需要 。假如在香港時間的星期一早上,本由紐約統籌的北美和拉美市場, 或者統籌的歐洲、非洲和中東市場發生重要事故;那時分, 紐約的人員已經下班,倫敦則半夜三更,職員還未返工,「當值」的 香港人員可以負責應付國際媒體的詢問。

雖然官方和商界一向對此語焉不詳,香港在全球分工中實際扮演著上 述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從服務領導的觀點來看, 如果香港企業及其他公、私組織由上而下都明白這個道理, 大家會更重視、更正向積極地執行本身的職務,並且從中得到更大的 滿足感和成就感。我相信這會大有助於減少香港年輕一代的失落和迷 惘,讓他們更樂意繼續發揮香港人一向出名的投入感, 以及世上無難事的can do精神和幹勁。

如果香港不再自視為世界的香港,香港就真正衰落了。

當我們在順利地向著目標前進或者執行使命之際,不會感覺其存在, 就像不會感覺我們呼吸的空氣一樣。因此,香港向來沒必要宣揚或陳 述其使命。可是,近年來,香港人的正向能量、信心、健康的自尊、 驕傲與自我實現的動力不知哪裡去了,許多人開始感到沒有方向感、 不安、窒息。大家渴望重見一個有目的、有使命的香港,就像密室裡 的人渴望空氣一樣。

如果香港關起門窗,不再面向世界,不再自視為世界的香港,只以中 國來界定本身的定位和角色,我們就真正走向衰落了。

港滬競爭 香港穩守「紐倫港」

經常有論者拿上海與香港比較。其實,兩地經濟的性質以及在中國經 濟發展中所承擔的角色都不同。概括而言, 香港是中國唯一一個對外完全自由開放的港口、商業中心和服務樞紐 ,在制度、經營文化、操作系統上與世界所有發達國家的完全一致, 並且擁有一個廣泛、穩固的全球網絡,類似新加坡之於東南亞。上海雖然也擁有強大的國際業務和網絡,但始終不能躋身入三大全球運營 中心「紐倫港」之列。

城市與人一樣,生死興衰取決於其生存奮鬥的目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和操作系統。在最近的50年中,中國大陸的價值系統在國內行之有效。至於香港所熟識和標誌的,則是中國以外的世界在過去個半世紀中所賴以進步、發展的價值觀和同樣行之有效的操作系統。 香港最有資格、並且有最充分的準備去協助這兩個不同的系統進行無間的合作,共存共榮。

聖經有云「Where there is no vision, people perish」。香港近年顯得有點萎糜不振,正因為缺乏明確的願景。

鍾普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