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碧血劍》中,袁承志碰上師兄的幾個弟子,還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雙方就打起來。眾師姪向他叫陣;袁承志見他們狂妄,有心要挫其銳氣,說只用五招,就能把號稱拳法高強的劉培生打倒。他一路出拳,一路事先把招數說出來。劉培生心想:「動手過招,哪有先把招數說給人聽的?其中定當有詐,叫我留心上盤,卻出其不意的來攻我下盤」。卻原來袁承志真的如預先所述般出招。到第三招,袁承志說明是「力劈三關」;只見他右掌一起,劉培生忙擺好勢子相擋,哪知他右掌懸在半空,左掌卻倏地劈了下來,說道:「武學之道,不可拘泥成法,師父教你『力劈三關』是用右掌,但隨機應變,用左掌也無不可」。口中說着,拳勢不停,身子微微一弓,右拳左掌,合着一揖,身子隨着這一揖之勢,向前疾探,連拳連掌,正打在劉培生左胯之上。他再也站立不穩,身子飛起,摔了下來。
在金庸另一著作《飛狐外傳》中,胡斐面對「八卦掌」高手王劍英,只須使出入門步法「四象步」,王劍英發掌,他輕輕巧巧地大步跨前,這一掌就打空。鬥到後來,他索性雙手叉腰,凝神注視對手,也不理王劍英是否發招,只要他奔到左方,就向右一步,奔到前方,就退後一步。王劍英愈打愈是焦躁,卻連手指尖也碰不到胡斐身上。在旁觀看的太極拳高手趙半山暗自嘆息:「這人徒學父藝,只知墨守成法,臨敵時不能隨機應變,另創新意,看來八卦拳門派是後繼無人了」。
治病須隨機應變
「臨敵時隨機應變,不應墨守成法」,乃是處世的圭臬;應付疾病對身體的侵襲,尤須如此。幾天前,香港大學醫學院的袁國勇教授指名道姓提出兩個藥,並說可借用它們的「另類用途」來抵抗伊波拉。我班門弄斧,試解釋其中深意。昨天先談到Clomiphene,此藥形狀很像一個叫NPC1的蛋白質,後者原是病毒(經一個叫「核內體」的囊泡)進入人體細胞的關鍵物質。Clomiphene與NPC1之間的混淆,可令細胞接收(藏於「核內體」)病毒的程序受到干擾,於是阻礙它肆虐。
袁教授又提及「乙型干擾素」。原來,細胞面對病毒入侵,會分泌乙型干擾素;後者進入(尚未被病毒入侵的)細胞,能藉抑制一個延長因子(Elongation Factor)之法,干擾蛋白質合成;換言之,可令(將會入侵的)病毒,縱使能進入這些(已有延長因子的)細胞之內,亦無法將自己複製(繁殖)。「乙型干擾素」能幫助細胞,對伊波拉病毒提高警惕,並阻止病毒在細胞內孳生(J. Infect. Dis., Vol. 208,pp. 310-318 )。在伊波拉病毒號稱「無藥可救」之際,這是另一應變的方法。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