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的一個下午,我到香港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在中環的辦公樓,與他天南地北,從香港的未來,中美關係的未來,談到世界的未來。
承接上文〈陳啟宗預計香港未來:政治樂觀、經濟悲觀 〉,以下是我們對中美關係的探討。
美國走向孤立
問:美國正向中國全面施壓,與中國的經濟關係脫鈎,這種情況將會如何演變?這會使兩國陷入新的冷戰嗎?我一直認為中美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和當年美蘇的冷戰不同,美蘇之間是軍事對抗和衝突,而且沒有任何的經濟合作和人員交流。所以我不久前寫過一篇文章,將中美未來的關係定性為「半冷戰」,不同於美國和蘇聯之間的軍事對抗。在香港,你也是為數不多且長時間和中美兩國都保持相當緊密關係的人,對雙方的想法都有一定的理解,那你如何看中美關係的走向?
答:以往幾十年中國一直都希望與美國交好,做朋友。但是做朋友,要兩者情願才行。中國人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美國現在已經很明顯地表示中國是敵人,連美國的領導人都說出來了,那就沒有太大的迴轉餘地。世界第一強國要將你視作敵人,你只能夠保護自己,減少矛盾,減少大衝突的可能性,但是恐怕也避不開:金融,科技,貿易等方面。衝突的源頭完全就是美國,就是要掉到修昔底德的陷阱 (Thucydides’s Trap)。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今天的中國不再是當年的蘇聯,當年蘇聯除了軍事給你麻煩以外,其他都沒問題。中國現在並不希望從軍事上競爭,反而是很多方面希望與美國做朋友,可惜美國不願意。
在我看來關鍵是歐盟,他們的態度是什麼。美國從前以為歐盟一定會跟他做朋友,但是歐盟不與美國做朋友,也不一定要與中國做。他們會變得獨立自主,一定會建軍、擴軍。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會愈來愈來孤立自己。美國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自願還是不自願(Voluntary & Involuntary)都會將美國推往孤立主義。美國也不可能打敗中國,除非全面開戰,這就很難說。現在中美也是有核武器的,大家開戰,大家也不會這種打法。小衝突,台海、南海有可能。
中國要盡量不惹麻煩 做好本份
問:不少人都認為中美關係到現在這個局面,是否因為過去這十年中國太過高調了,這讓美國人覺得中國對他們構成威脅。從自我反省的角度來講,在中美今日的衝突中,中國是否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國人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答:是其中一個的原因,但是絕對不是主要原因。中國為什麼會建藍海艦隊?因為40年前,中國不會依賴海外的進口能源。光是石油進口就到72%,中國能源消耗佔全球能源消費的21%,是全球能源消費最多的國家,而且不斷增加。
現在中國要韜光養晦,我說我原則上同意。但是現在不可能是韜光養晦,現在應該是新的韜光養晦。新的韜光養晦指的是,盡量不惹麻煩。
一艘中國郵輪從波斯灣出來,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Hormuz Strait)。從前是2%,現在是20%。進口石油,全世界跨國運輸用海運的,是60%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假設索馬里海盜要找你麻煩,劉船長,你可以打電話給誰? Captain Phillips(湯漢斯主演的電影《菲利普船長》,港譯《盜海狙擊》,2013)打電話給第七艦隊,或位於 「曼德海峽」的第五艦隊(United States Fifth Fleet)。
不要忘記1996年,兩艘美國的航空母艦,停靠在台海外面。那次行動改變了世界,美國這一舉動,讓中國不去建軍,特別是海軍都不行的,也是被美國人震醒了中國。
今天中國再講韜光養晦是沒有用的,可稱為荒謬。所以我稱他為新的韜光養晦,就是該做的還要做,該低調的還是要低調。要懂得行止。
最近這一兩個月,美國已經說的很明白:中國就是美國的敵人。如果中國現在還要韜光養晦,那不是沒腦子嗎?那中國最近這幾年是否太鋒芒畢露,可能有一點點,但是美國並不笨,如果中國鋒芒不露,他們就不知道了嗎?
問:你曾經說過:「美國是不可能允許中美和平共處的。」如果是這樣,中美只有衝突?那請問中國能有什麼應對戰略?
答:中國需要新韜光養晦。我們需要盡量少惹麻煩,但是有些事是免不了的,你要建海軍是沒有辦法的。我們有14萬億那麼大的第二經濟體,如果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經濟利益,那就只能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世界的「咽喉」都是被美國控制着,直布羅陀海峽、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曼德海峽等,所以當中國的經濟體變成14萬億的時候,而且與外國接觸頻繁,中國是不可能再韜光養晦了。
對於一帶一路的倡議,我個人認為這是有短期、中期及長期的原因。國內產能過剩,庫存過剩,這是短期的原因。中期的是一帶一路的國家都是出石油,做礦產、農產。要做生意,就要交朋友,而且要幫助他們經濟發展,這才會產生協同效應。長遠的就是解決中國新疆問題,從中國往西走,一直到土耳其,都是回教國家。所以,你不交朋友,便更麻煩了。但這個倡議卻被老外說成「稱霸世界」、擴張、威脅世界。
問:美國沒有預料到中國在5G技術上可以取得如此快速的發展,三年前看到中美關係開始發生變化時,許多人並不明白這是個巨大逆轉的開始,但現在大家都知道中美之間的矛盾並不是簡簡單單貿易戰,而是一場科技戰。你也持類似的看法,中美現在爭奪的是全球科技龍頭地位,那在面對中美可能全面脫鈎的情況下,中國能否在創新領域裏確保自己的優勢?
答:(中美科技戰)短期是壞事,長遠可能是好事。中國創新的能力遠遠不如美國。而美國的創新非常廣,你不知道將來的突破是從哪裏來。
中國的學術嚴謹程度嚴重不足,這影響中國的長遠發展。學術不嚴謹,便不能做好基本研究。所以中國的基本科學需要增強,小國家不用擔心(如新加坡),而我們是那麼大的一個國家,而且世界第一強國將你當敵人,我們一定要將這些做好。美國人的這些做法是非常不明智,對他們自己很不明智,他們是逼別人發展。
就像安卓(Android)系統,到某個時段不給用了,就逼着華為發明一樣的Harmony OS(鴻蒙系統),今天可能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但是明天就很厲害了。
全球化已走到轉折點、碎片化
問:非常有趣的是,目前中美衝突呈現完全不同的發展走向,中國積極地在推動國際化,而且加入美國戰後建立的全球體系並從中爭取對自己有益的話語權。相反美國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後,一直想離群,一直想脫離國際化,要美國優先,大有孤立主義的傾向。二戰以後,美國恰恰一直是通過自己創立的國際體系,讓全球經濟共融來解決可能的衝突。如今美國離群,不僅和中國對抗,而且和歐盟也對立,美國繼續這樣走法,最後的結局是怎樣?雖然中國是國際化積極推動者,但是國際上對中國的信任度是很低的,原因很多,如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價值體系都不同。你怎麼看未來全球格局的走向?
答:首先要看歷史,從歷史中可以發現,國際化其實是上上下下的,絕對不是永遠往一個方向走的,所以國際化走回頭路是沒什麼大不了的,正如逆全球化也會有走到盡頭的一天。
全球化現在是很明顯到了個轉折點,(有兩個原因): 中美關係是一個,新冠病毒也是一個。我可以保證,再過20、30年肯定又會調過來。
剛才你提到,美國不要做全球化的旗手,這句話不完全對。對他有利的,美國還是希望全球化,最好的全球化就是 「我得到1000,你得到0」。當然這是不可能,美國是對他有利的就希望全球化;對他沒利的,他就不要。所以商業會全部逆全球化嗎?也不一定。美國那麼多企業,他們希望賺錢,他們沒有了中國的這個大市場,任何國家要搞科技研發的都要吃虧。因為所有的高科技潛伏期都很長,前期投入很大,需要市場夠大。沒有中國的這個大市場,美國靠自己,也是會吃虧。
中國是否希望扛起國際化的這個大旗,我感覺也不一定。做大旗手,做都做了,幹嘛要想呢,更不要說呀。而且做國際化大旗手的目的就是對中國有利。現在「逆全球化」,中美關係與新冠病毒都是催化劑。在這兩個事情之前,其實有好多事情已經表現出全球正往「逆全球化」方向走。如我之前提到過,整個國際的體系是愈來愈不能足以應付今天的世界。從前世界比較簡單,全球兩極化,蘇聯在外面,美國在裏面,好多的國際機構,如聯合國是可以應付的。但是現在國際複雜了,這些國際機構是不能應付了,好多人對他們不滿,如特朗普對WHO(世界衛生組織)的不滿,主要是要掩蓋他自己沒有能力去應付新冠病毒,但卻又是幫助推進逆全球化。所以美國的孤立主義也因為這些舉動而不斷地向錯誤的方向走。
另外一個原因是這些國際組織的無效。我們做生意的,學習或研究管理學的都知道企業是個死的架構。當然現在很多學者在研究不同的理論可以讓企業更加靈活,適應現在的世界。現在的企業架構離現實世界愈來愈遠了!一個死硬的架構,怎麼能夠應付一個快速改變的世界呢?
「逆全球化」還有政治與經濟兩方面。經濟的,如:供應鏈的變化是往「逆全球化」的方向走。政治方面,全球處於碎片化(fragmentation)狀態。
還有科技。可是科技是促進全球化,還是促進「逆全球化」呢?科技是雙向促進的。促進方向:大家都有手機,都在用蘋果或安卓系統。調過來,也是促進逆全球化。如美國國內,Gerrymandering(傑利蠑螈,指以不公平的選區邊界劃分方法操縱選舉,致使投票結果有利於某方)選舉完全可以用科技劃選區,將每一家的「選民畫像」呈現出來。現在你很快就可以在家裏用3D打印機打印出任何東西。從前是規模生產,現在都可以在家裏生產,愈來愈個性化,這也會帶來「逆全球化」發展。但科技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套準則監管網上行為。
我相信熱力學第二定律(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熵(Entropy)是愈來愈增加的,簡單來說是愈來愈亂的。如果沒有一個力量反着而走的時候,自然熵會增加,亂局增加。所以全球化是把世界愈來愈管理的好。逆全球化就處於碎片化。現在科技又幫忙,又不幫忙。
中國人可靈活應對逆全球化等局勢
問:在逆全球化的趨勢裏,其中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全球供應鏈的變化。如果國際企業紛紛離開中國,這對中國的打擊有多大?在過去20年中,西方有不少人員不斷預測中國會出問題,會崩潰,但中國一直安然無恙,在經濟上快速發展。但這次來了一個新冠病毒,加上中美對峙,全球供應鏈受到衝擊,這次會否不一樣?中國會不會有可能面對巨大的危機?還是反而給中國提供更大的商機?
答:世界在不斷地變化,過去幾十年是往全球化方向走,中國搭上了順風車,做了20、30十年也不錯。現在世界變了,中國跟着變就可以了。以中國人的智慧,那肯定是變得了的。中國人是很靈活的,尤其是商業界的朋友們。雖然政府是集權,但是有些事情要變就可以變。有些民主國家的制度,你要他變也變不了;他們的系統結構就是變不了。中國是比較能變的,而且有把握的。
我對中國在這個環境裏不是很擔心,有危有機。反而,對美國很擔心,因為美國的金融市場太發達了,08年一次,每隔十年20年來一次大的。我真的擔心,美國金融一定會出大事。不用說其他的,就是QE1、2、3等就足夠可以出大事了。有一天世界對美元有一次的不信任,那就像天塌下來一樣。美國塌下來,全世界都不好受,中國也不好受。所以我相信中國是相對平穩的。
我們做生意的人,最怕就是當地環境不穩定。在未來的世界裏,相對穩定的國家在哪?比較大的經濟體,相對穩定的,那就只有中國了。
民主背後的哲學有問題 害了世界
問:你說過「擁有民主制度可能使美國有更多的社會動盪」。如果民主制度沒有辦法應對動盪的世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那是不是證明民主制度已經失敗了?
答:對有些事情,民主制度是可以應對的,對有些事情不能應對的。比方說要美國應對新冠病毒,大家都在問「我的權利是什麼?你要我戴口罩,那是在侵犯我的權利。」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不戴口罩,是在侵犯別人的權利?他有「安全的權利」吧?你怎麼知道你沒有感染病毒?所以民主權利只說我的權利是什麼,不講我的責任是什麼。
問:美國政府大量印鈔,大量的資金流進股市,股價已經不能真實反應企業的真實表現。這樣不斷地印鈔,股票市場不斷衝破歷史記錄,大家感覺很好,但這個也是一個巨大的核彈,隨時可以引爆。你怎麼看現在全球的金融市場的走勢,隱藏什麼樣的危機,最終給全球的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答:早晚出事!在過去的100多年,金融市場都是西方主導的。現在這個制度的背後的哲學是有問題的,他們相信愈來愈好,愈快愈好,愈自由愈好,這與他們的制度有關。剛才提到的:我的權利是什麼,不講責任,只講自由。這個哲學信仰,最後一定會出事兒。
科技如此快速的發展,實體經濟怎麼受得了?出半點事,就馬上有問題。美國的金融制度一定影響整個經濟體系。不只是金融,是整個經濟體系。最近這十幾年,企業買自己的股票,每股盈利(per share earning)就高了。因為股票數目減少,所以股價就會上漲,但是這對經濟實體完全沒有幫助,除了交易員賺了錢以外,並沒有增加真正的附加價值。美國人老以為自己製造出來的制度是最了不起的,但是這最終也是他們的沒落(Down fault)。 2008年的時候我們見過一次,1997、1998年他們責備亞洲的金融體系,十年後就是他們自己。他們說:你們的槓桿太高,但是1997、1998年的時候可以是33對1,到了2008年的時候是60對1,有一點風吹草動,整個金融體系就垮下來了。
要是西方社會不改變哲學信念,一定要出大事。就如1997年的馬來西亞,他沒有太大的問題,泰國、印尼就不行了。這兩個國家的經濟體都比馬來西亞大很多,理應馬來西亞更脆弱,結果馬來西亞沒有事,因為馬來西亞(資本市場)沒有開放。所以美國一直都在逼中國開放(資本市場),我認為千萬不要開放。你不開放,將來有一天有可能成為美國的救星。美國經濟崩潰的時候,2008年已經開始有苗頭了,中國啟動4萬億投資計劃,中國沒有落井下石。這個舉動是救了世界。
問:你覺得中國現在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答:中國最大的挑戰都是這個:內部的穩定。
從金融和經濟體系來說,中國未來這十年會不會出事?美國會不會出事?哪個更危險?美國。因為Tail wags the dog(本末倒置),金融是“Tail” ,經濟是“Dog”。現在金融市場比實體經濟大幾十倍,幾百倍,幾千倍,因為電腦轉得太快,錢不止是QE1、2、3,轉到很快,轉一次「一塊」變「兩塊」,賺100次,一塊變成100塊。這種做法最終一定會將整個實體經濟拉垮。
問:那中美貿易戰以及中美的衝突,勝者已經定了?
答:也不可以完全這麼說,中國也有很多危險,但是都是可以看得到的,知道的。而美國的危險不一定看得到的,上次出現「次貸危機」,下次哪裏出問題?沒人知道。那個衍生工具複雜到連賣衍生工具的投資銀行家都不懂。
劉寧榮陳啟宗對談二之二
本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