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怡醫生:家長如何察覺小孩出現情緒問題

如果父母能與小朋友從小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會互相傾訴、分享每天發生的事情,令小朋友知道有什麼事都可以先找父母是一件好事。
封面圖片:家長都要有心理準備,戰勝情緒問題並非像感冒般吃顆藥就可痊癒的事,都需要時間找出解決方法。(Pixabay)
 
編按:成人與小朋友都會有自己的壓力,小朋友通常遇到學業上的考試﹑功課壓力,又例如與朋輩相處的壓力,可能會出現焦慮或情緒低落的問題。小朋友的表達能力未必很好,有時即使不開心,也很難清楚表達給家長知道因何事不快,到11、12歲的時候,又到了反叛期,不喜向父母傾訴,導致家長也未必清楚子女發生了什麼問題。家長應如何解決小孩的情緒問題呢?這次請來精神科醫生陳愷怡為大家講解。
 
整理:廖詠珊
 

 

訪者:普遍來說,小朋友的情緒問題多嗎?因為我們常常覺得小朋友的世界無憂無慮,不像成人般有那麼多煩擾。
 
醫生:其實成人與小朋友都會有自己的壓力,小朋友通常遇到學業上的考試﹑功課壓力,又例如與朋輩相處的壓力(可能被人欺負),可能會出現焦慮或情緒低落的問題。
 
訪者:成人會經歷的情緒困擾也可能發生在小朋友身上?
 
醫生:對,例如今年年頭亦不幸地多宗青少年輕生的個案,可以看到莫論是小朋友或是青少年也好,他們遇到壓力的時候,身邊人未必能察覺得到。
 

難以察覺情緒有問題

 
訪者:難度可能在於成人的表達能力有一定程度,或許跟朋友傾訴後就沒事,但小朋友很少會這樣。
 
醫生:小朋友的表達能力未必很好,有時即使不開心,也很難清楚表達給家長知道因何事不快,到11、12歲的時候,又到了反叛期,不喜向父母傾訴,導致家長也未必清楚子女發生了什麼問題。
 
訪者:這樣,家長很難察覺子女情緒出現問題,應該怎辦?
 
醫生:如果小朋友的情緒出現問題,除了會哭泣和傾訴外,亦通常伴隨一些生理徵狀,例如睡眠習慣或飲食習慣的轉變,又或小朋友的身體會出現一些情況。之前遇過一個小朋友,開學不久後,老師常常會致電父母回校接回他,因為一星期內有兩﹑三天上班主任課時就會嘔吐,但是小朋友接受過所有身體檢查後,卻發現身體一切正常。後來,媽媽因為這事出現焦慮的情況(因為媽媽本身亦容易緊張),來求診後,我們有向小朋友了解情況,小朋友自己也不知道原因何在,但謂開學後很緊張,一緊張便嘔吐。一些莫名出現的身體徵狀,其實可以反映患者的情緒受到困擾。
 

身體出現莫名的徵狀

 
訪者:剛才所講的案例,可能小朋友本身也不察覺自己正在經歷一些情緒問題。
 
醫生:那位小朋友有一位孿生兄弟,哥哥很聰明,但弟弟可能盡最大的努力,默書也只得70、80分,跟他傾談過後,他覺得自己很沒用,很多負面情緒都在升了小二後湧現,他說小一時默書較少,二人差別較細,但升了小二後差距擴大,所以十分難過。弟弟也能指出很多身體出現的症狀,例如失眠﹑經常情緒低落﹑覺得自己沒用﹑不想上學﹑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就算讓他打遊戲機也很快覺得沒趣(小朋友普遍很少會這樣)。他也說不是故意嘔吐,亦不知道嘔吐的原因。嘔吐只是一個例子,但其他症狀可以是頭暈發熱﹑肚瀉或全身疼痛等。
 
訪者:身體的不適某程度上可以視為情緒釋放的一種?
 
醫生:可以這樣講。
 

留意小孩態度的轉變

 
訪者:家長如果想了解小朋友的情緒問題,也應注意一些不尋常的身體不適?
 
醫生:對,又或者留意小朋友有否出現態度上的轉變,譬如對任何事都失去興趣,又甚至連外出玩樂也不想,家長就需正視小朋友的情況。
 
訪者:這方面的處理上應該循什麼方向呢?如果小朋友對家長都不瞅不睬,直接的關心可能效用不大?
 
醫生:如果你認為小朋友的情緒出現問題,最容易得到答案的地方就是學校,因為他們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在學校。如果小朋友的情緒真的有不妥,身邊的老師或同學都會留意到,老師也可以尋求駐校社工的協助,我們亦鼓勵家長若發現小朋友有情緒困擾,與駐校社工和老師聯絡,進一步了解小朋友是否真的出現什麼困難,看看可否共同解決,如果有很大的情緒問題,就需及早求助。
 

如何解決情緒問題?

 
訪者:在這個年代,家長﹑學校和社工都有很緊密的關係,大家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職,互相配合下就容易解決問題。
 
醫生:沒錯,也遇過有社工帶一位青少年來求診,該青少年不願意媽媽同往,卻肯讓社工陪同。
 
訪者:小朋友有很多情緒困擾都可能令成人摸不着頭腦,但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有時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要想想如何幫助他們。
 
醫生:小朋友也好﹑青少年也好,如果他們出現問題,成人也有責任幫忙解決。
 
訪者:關於情緒困擾的解決方向,小朋友與成人會有差別嗎?
 
醫生:其實我們也明白家長很怕讓小朋友吃藥,即使青少年在情緒上出現問題,第一線的治療亦非藥物,我們一般都會作一個詳細的評估,了解病人實際的情況有多嚴重,如果是輕微的話,小朋友而言,會建議他們接受遊戲治療,如果小朋友表達能力較佳,能表達自己﹑與醫生溝通的話,就可以接受心理治療。當然,如果有青少年的問題已達嚴重的程度,譬如出現輕生的念頭,甚至作出行動;又或經醫生評估後,認為情況嚴重,我們都會建議家長用藥。但可以放心,小朋友的用藥選擇比成人少,因為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認可的兒童藥物中,並沒有很多種,我們會很小心,亦會使用較低的劑量,故不同情況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訪者:即是會先由醫生作出評估?
 
醫生:是的,因為需要判斷病者的情況有多嚴重,一般的做法來說,如果情況輕微,也不會一開始就作藥物治療。
 
訪者:很多人諱疾忌醫是因為害怕吃藥或做手術,但實際上,並非每種疾病都需要藥物治療,而且有另些治療選擇。
 
醫生:我們會先與家長商量有哪些選擇,並作出建議,而家長亦會因應自己的需要作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最重要是幫助到小朋友。
 

需要時間治療情緒問題

 
訪者:在治療的層面上,家長的責任也很大,亦可能會擔心自己會幫倒忙、說錯話,令小朋友的情況更壞,或者令大家關係變差,家長的角色也不好當。
 
醫生:也是的,但家長最重要能傳達一個重的訊息予小朋友:就是父母是與他們同行,有什麼事都可以直說,大家一起解決。如果家長表現嫌棄,或責備小朋友,說出類似「我已經什麼都給你,為什麼你依然不開心」的說話,就會令小朋友更加反感。
 
訪者:家長都要有心理準備,戰勝情緒問題並非像感冒般吃顆藥就可痊癒的事,都需要時間。
 
醫生:找出解決情緒問題的方案,以及徹底解決情緒問題背後的原因也要一段時間。
 
訪者:在家長的角度而言,成為一個陪伴者的角色,在治療的路上已經很足夠。
 
醫生:起碼將來小朋友再有類似的問題出現時,也會向父母傾訴,而非隱瞞到情緒爆發到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那時將會很嚴重。
 
訪者:這與親子關係的建立也有很大的關係。
 

親子建立良好關係

 
醫生:如果父母能與小朋友從小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會互相傾訴﹑分享每天發生的事情,令小朋友知道有什麼事都可以先找父母,也是一件好事。然而,有什麼情緒問題出現,我們也會集中解決已經出現問題。
 
訪者:有心不怕遲,從小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永遠都是好的,但如果五歲﹑甚至十歲才起步,也是可以的。而我們需要了解到,向精神科醫生求診,第一步只是先作一個評估,不用過份擔心或緊張。
 
醫生:真的不用太擔心,作一個評估,了解整個家庭出現了什麼困難,包括小朋友的問題,或者父母的處理手法上,我們因應小朋友的嚴重程度而向家長作出建議
 

石致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