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近日幾乎同一時間上調以拆息及優惠利率為基準的按揭利率,時間之巧合必然會引來討論。如果從近期的市場環境去作出分析的話,一方面樓價上升勢頭未有改變,部分新界新盤速銷之快,似乎市場根本對樓價未有戒心。另一方面,原本以為拆息逐步向上,本港市場利率環境正常化,卻並未有進一步成形。因此,所謂金管局溫馨提示,甚至直接或間接要求銀行提高按揭利率,有關揣測未必是不無道理。
調整按揭利率有壓力
本港銀行資金成本指標之一,當然是1及3個月拆息。以3個月為例,持續一段時間處於兩厘或以上水平之後,近期已回落至約1.7厘水平,1個月拆息同樣回落不少。所以,單是以拆息表現衡量,銀行是沒有加按揭利息必要。可是,銀行資金成本還是要考慮存款資金因素。以6月份為例,新股上市的資金需求,及個別定存利率向上,綜合利率升至0.6厘水平以上。現在呢,新股因素欠奉,但定存利率上調趨勢持續,即使拆息不變,銀行資金成本亦有一定壓力,從這個角度而言,調整按揭利率存在一定壓力。
大銀行業績期,不少老總說得坦白,加息不單止不一定代表息差存在擴闊空間,反而有可能構成壓力。很簡單,利率上升預期及美元利息上升,本港存款會出現結構轉移,不外乎是轉移至美元、或改為尋求相對高息的定存,而前者的發生會令銀行有更大誘因要一併調高港元定存以保留存戶。事實上,從金管局截至6月底數字可以看到,港元定存分別錄得按年及按月有一成及約4%升幅。銀行業是具備競爭性的,中小型銀行加定存利率的話,大銀行亦有壓力保持優勢,變相稍為攤薄了它們具備成本較低的活期存款基礎優勢。
美國再次加息步入倒數階段,情況令本港當局最為尷尬仍然在於,本港長達10年以上的超低息環境,幾乎是全球除日本以外,另一主要金融市場仍未能回復正常的一個。老實,港元處於接近弱方兌換保證水平時間,接近歷來最長,但結餘減少,貨幣基礎收縮的規模,至今其實較之增發幾次外匯基金票據更為之少,港元流動性氾濫情況,在在超乎所想。
有機構計算過,兩年前環球幾個主要中央銀行,透過市場購買債券,每月大概向金融體系投放約1,600億美元,到了今年第二季,金額已降至每月400億美元左右,估計最快年底,就會降至為零。如果屆時港元資金氾濫情況未有太大改變,似乎本港的異常情況有需要進一步研究及跟進了。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