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歐盟委員會建議成員國,向中國電動車加徵17%至36%的反補貼關稅,至少5年。有些歐盟成員擔心中國在新能源車產業鏈上擁有絕對競爭優勢,希望通過限制中國電動車進口來追趕。製造理由,指責中國政府大量補貼本國電動車企業,認為這破壞了公平競爭。但無視歐盟自身也對本土電動車企業進行補貼。歐盟還要求中國企業提供核心技術,如電池配方等商業機密,顯示其對中國技術實力的擔憂。總的來說,歐盟限制中國電動車進口,是出於對中國新能源車產業競爭力的忌憚和擔憂,以及想要保護本土企業的考慮。但這種做法可能引發貿易摩擦,也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原則。
但銀幣總有兩面,兩者獨立存在,互不干擾,和平共處,各者以不同考慮為依歸。其中表表者為德國外貿協會,認為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反補貼關稅是錯誤決定。指出德國目標在2030年,電動車註冊量達1500萬輛,實現交通領域淨零排放,但歐洲的電動車價格貴、種類少,要實現目標是一大挑戰。歐洲消費者以合理價錢購買中國電動車,符合消費者利益,亦有助歐洲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要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實現。
協會同時擔心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會引發貿易爭端,進而損害德國汽車業及其轉型進程,並可能影響就業。僅靠反補貼調查無法解決歐洲面臨的競爭力挑戰,應專注於提升自身產品與技術。德國汽車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高,懲罰性關稅可能導致中國的報復性措施,進一步損害德國經濟利益。
大國博弈
大國崛起,成為世界工廠,壟斷大部分貨物供應鏈。中美貿易逆差每年都有增加, 惹來美方不滿。美國認為中國通過不公平貿易手段窃取美國知識產權和技術。自2018年以來,中美雙方多次進行貿易談判,主要環繞美國指責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缺陷,要求中國採取更嚴格的措施以保護美國企業的利益。美國亦希望中國進進一步開放市場,以實現公平競爭。但協議難以達成,美國遂先後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中國也採取相應措施回應。
最近美國限制中國電動車進口,出於美國政府希望保護美國汽車製造商,減少中國電動車涉及數據收集和技術安全,帶來的國安風險。美國提高關稅,隨了保護本國產業,減少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同時通過提高對中國電動車、半導體等產品的關稅,以抵銷中國的補貼政策,促進美國的戰略產業發展。此外,這一政策也反映在總統選舉年代,銳意吸引中西部選民,展現對外貿易的強硬立場。
那邊廂歐盟亦認為中國政府大量補貼本國電動車企業,破壞公平競爭。但歐盟自身也對本土電動車企業進行大規模補貼。歐盟還要求中國企業提供核心技術,如電池配方等商業機密,顯示其對中國技術實力的擔憂。總的來說,歐盟限制中國電動車進口,是出於對中國新能源車產業競爭力的忌憚和擔憂,以及想要保護本土企業的考慮。但這種做法可能引發貿易摩擦,也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原則。所以歐盟各國在採取實質行動,並未能統一立場,實行美國的做法。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