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會議11日(周四)下午閉幕,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此前,各界不斷討論「愛國者治港」的標準和界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9日接受傳媒訪問時,呼應有北京方面人士提出不要「忠誠的廢物」的言論,指出「愛國者」的能力要求不只是表忠心,反而要在「一國」的前提下,解決香港社會的民生問題,但目前缺乏人選。
「沒有恆產,哪有恆心?」
鄭永年教授指出,實施《港區國安法》只是停止政治意識形態的鬥爭,並未解決回歸以來的兩個結構性問題,一是經濟結構單一,香港金融業愈發達,居民財富差距就愈大;二是無法解決港人的住屋需求。雖然過去數任特首都曾經嘗試解決,包括增建公屋、重啟居屋等政策,但經常被既得利益者反對。他舉例,新加坡的組屋政策讓新加坡人變成新加坡的利益相關者,自然就會愛國,反指香港「沒有恆產,哪有恆心?」只要解決了民眾需求的問題,才能團結任何社會的人士來愛國,形成一條「愛國者統一戰線」。
除了民生問題,香港與內地社會仍然存在人心及交流問題,也導致大灣區難以與香港融合。他說,在「後真相時代」,中港隔閡很深,他希望在大灣區工作的港人多講一點創業成功的故事,少說一點口號。他續指,《港區國安法》為香港問題設下了一個底線,只要是在底線內,還是要讓香港重新走向屬於她的自由時代。
新舊港人外國人 都應可公平競爭
至於管治人才短缺的問題,他指香港不是沒有人才,但沿用殖民地時代留下的政治體制,拒「新香港人」於政治管治團隊門外,才導致人才不足的局面。香港商界不乏有識之士,港府應該提供新舊港人,包括外國人均可以公平競爭的平台,才能看到更多人才,「愛國者治港,如果光看背景身份的話,有時候會出現問題的,如果太狹窄地看的話,反而會把更多的人排除在外了。」解決民生和人心問題,同樣需要這樣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