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希煒:貿易戰拖慢「中國製造2025」

一旦出現中小企倒閉潮,美國人會徹底失業,但中國人失業較難定義──在東莞的工作沒了,也可回鄉當農民,這算不算一份職業?因此,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拖慢「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

「我並不看好中美能夠達成協議。那麼,貿易戰怎樣才能平息,我認為要等到美國經濟衰退到一定程度,華府自動宣布停戰。」

曠日持久的中美貿易戰9月1日起進入新回合,美國開始對總值3000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關稅,中國也採取反制措施,包括首次對美國原油徵收關稅。特朗普的徵稅計劃一旦全面實施,所有來自中國的商品(價值逾5000億美元)幾乎都將被徵收懲罰性關稅。到底中資抑或外資在貿易戰中受的傷害比較大?中國應採取什麼策略應對?本社專訪了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鄧希煒博士,以下為訪問內容:

股價反映貿易戰影響供應鏈

問:貿易戰怎樣影響中美企業股價?

答:中國和美國公司股價的波動,要看公司與公司之間的互動的數據,例如上市公司的下游企業,要看上游企業是哪一家賣原材料,英文叫propagation(傳導作用)。特朗普加關稅,直接影響企業,但企業如果受影響,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都會受影響,要看整個供應鏈是如何受到貿易戰影響,股價將反映其價值。

問:美國加關稅對中國是否有很大影響?

答:美國政府自9月1日起對總值3000億美元中國貨分批加徵關稅,影響很大,基本上中國出口美國的全部商品均要徵稅。2018年3月,美國針對中國的「301」調查,宣布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貨徵稅,今年9月加碼3000億美元,合計5000億美元。中國出口到美國商品不過5000億美元,等於全部輸美貨品都要徵稅。如果特朗普向所有中國貨品徵收25%關稅,便會有很大影響。

高關稅對中資影響較大

問:高關稅影響外資較大還是影響中資較大?

答:對中資影響較大,但要看具體產品,有些產品直接用到中國工人或中國原材料相對少,我們稱為domestic value added(本地增值),像蘋果的iPhone,都是在中國的富士康(Foxconn)工廠加工,而iPhone大多數零部件都是外國進口,例如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貿易戰會影響蘋果產品的銷量,亦會影響蘋果上游的公司,例如三星(Samsung)、東芝(Toshiba)等,中國受影響相對沒有那麼大,但另外一些產品,例如農作物或原材料,全部生產投入都是中國企業,產品出口到美國,徵稅25%,大部分便要中國企業承受,當然美國的消費者也會承受一部分。因此,加稅的影響,要視乎不同產品增值鏈有多複雜,愈複雜的中國需要承受愈少;愈簡單,即全部是中國的原材料和工人,中國企業投入的影響愈大。

美國政府自9月1日起對總值3000億美元中國貨分批加徵關稅,影響很大,基本上中國出口美國的全部商品均要徵稅。(亞新社)
美國政府自9月1日起對總值3000億美元中國貨分批加徵關稅,影響很大,基本上中國出口美國的全部商品均要徵稅。(亞新社)

特朗普改變全球政經格局

問:很難預測特朗普下一步行動,中國可以怎樣應對?

答:特朗普已經改變了全球格局。貿易戰打了那麼久,好像對美國影響不大,反而對中國企業有明顯影響。現在又「啟發」了日本跟南韓打貿易戰,給全球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最受影響的是企業投資,很多項目都要喊停,或者不敢加碼投資。對中國企業來說,美國是一個很大的市場,要分散風險不容易,不能說不和美國做生意,跟日本、韓國、歐洲多做生意,便可以取代美國的地位,但這是現在的方向,中央的策略也是如此:美國加關稅,中國便減關稅,藉此希望跟其他國家多做生意。企業亦紛紛考慮多元化市場,希望跟日、韓、歐洲多做生意,起碼長遠來說,不會因為一個國家的政策改變,影響了生意和投資。

中美貿易是「天作之合」

問:中美在貿易上是「天作之合」,其他國家很難取代?

答:是的,我們常說「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如果要找10個國家代替美國,假設這10國人口總和剛好是3億,也不能取代美國市場,美國人喜歡消費,中國可以供應所需,兩國在貿易上能夠配合。中國勞動人口供應仍然充足,工資保持相對穩定,勞動力相對勤奮,中國政府在經濟上亦比較積極,中美兩國是十分匹配的貿易夥伴,貿易戰對兩個國家損害相當大。如果美國把工序搬到其他東南亞國家,比如越南,人口大約1億,只相當於一個廣東省,未來可能會因勞工短缺要承受工資上漲的風險。

中國的成功,至少在工業上的成功,原因有兩點:一是動員力(mobilization)高。基本上,只要付工資就能請到工人;二是組織力強,例如2008年的北京奧運,可以動員上萬人做同一件事,能夠達成目標。有些國家在文化上或許不那麼着重團體精神,很難指揮萬人齊心做一件事,並高效律完成。蘋果公司多年來的訂單都給富士康,富士康多年來都在中國經營,原因就是生產力較靈活。美國或全球市場對iPhone需求增加,富士康在短時間內即滿足需求,其他國家未必有這樣的靈活性。

鄧希煒認為,特朗普已經改變了全球格局。貿易戰打了那麼久,好像對美國影響不大,反而對中國企業有明顯影響。
鄧希煒認為,特朗普已經改變了全球格局。貿易戰打了那麼久,好像對美國影響不大,反而對中國企業有明顯影響。

美方要求中國無法接受

問:中美之間的談判,以往都是「談談打打」,維持着一種「鬥而不破」的格局,特朗普上台後是否有改變?中國應該採取什麼策略?

答:談判的大方向仍然未變。我覺得美國對中國的要求基本上很難達到,首先要開放市場和行業讓美國公司進入,而且往往是國企已經擁有壟斷地位的市場和行業,例如銀行。中國的核心經濟政策,會否因為美國人的要求而改動呢?不可能!尤其是習近平主席過去多年都希望強化、壯大國家企業,更不會貿然向美國人的要求妥協。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中國當然希望盡量做好一些,這對中國企業也有好處,問題是美國要派觀察員(regulator)到中國,特別是派到華為等公司。你能想像華為每日要讓美國人觀察是否有違反知識產權法例嗎?這已經牽涉國家主權的問題,沒有國家能夠接受。以上兩點,我並不看好中美能夠達成協議。那麼,貿易戰怎樣才能平息,我認為要等到美國經濟衰退到一定程度,華府自動宣布「停戰」;或者從貿易談判清單中剔除上述兩點要求,否則不會談得成。

問:除了補貼企業和減稅,中央還有什麼方法刺激內需?

答:從經濟周期、市場訊號來看,中美兩國經濟已出現放緩跡象,消費者的預期若是消極,很難藉減稅刺激消費、增加內需。不過,美國畢竟是一個發達國家,說白點,就是「嬌生慣養」,而中國人是「窮底」出身,至少可以「死頂」,但對中國企業比較不利,尤其是中小企本來就利潤微薄,25%關稅足以令利潤化為烏有!一旦出現中小企倒閉潮,美國人會徹底失業,但中國人失業較難定義──在東莞的工作沒了,也可回鄉當農民,這算不算一份職業?因此,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拖慢「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

鄧希煒簡介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此前,曾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經濟學副教授。另擔任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研究員、德國Ifo研究院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以及英國全球化及經濟政策中心研究員。

曾任世界銀行、聯合國及亞洲開發銀行顧問,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哈佛大學等擔任訪問學者。《國際經濟學報》、《比較經濟學報》及《中國經濟評論》編委會成員。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畢業,主修數學,及後在麻省理工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中美博弈專訪系列:

〈梁定邦:中美雙方須找尋共同利益 〉

〈邱騰華:公平貿易不比自由貿易更公平 〉

〈鄧希煒:貿易戰拖慢「中國製造2025」 〉

灼見名家重量級活動浪接浪,繼灼見名家五周年論壇後,本社第二屆財經峰會將於2020年1月8日舉行。第二屆財經峰會將是香港金融界最具影響力的活動之一,現正接受峰會贊助、認購宴席及場刊廣告,查詢請致電2818 3638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