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思考決策時,喜歡用悟道來形容。因為走到最後,你會發現關鍵不是跟對手比,而是跟自己比。
「悟」拆解來看,就是「我的心」,人常因為外界許多紛擾而困惑、迷茫,這時反而要冷靜下來,問自己的心到底要什麼?
「方法永遠比困難多。」這句是我的口頭禪,也是我實證多年的價值觀。天底下沒有完美的辦法,但絕對有更好的辦法,一定要樂觀,想盡各種辦法來解決困難,我自己的許多體悟也是透過這樣的思考歷程而得,絕大多數的恍然大悟,很多時候的新想法,都是因為要挑戰困難而被激發出來。
當年,鴻海還是年營收新台幣億元的公司,也還沒上市,被競爭對手追着告的滿頭包,也不知道原因在哪,那時連怎麼讀懂專利都不會,但若不解決這個問題,客戶就不買我們的產品,而且,國外的競爭對手動輒要求幾百萬美金賠償金。不打官司要賠償,打官司也要付高額律師費,該怎麼決策?我下定決心,培養公司的律師專利團隊,深耕智慧財產權,從幾位到幾十人,再到全球各地據點的幾百人團隊。今非昔比,我們從被動挨告到把專利智財變成事業策略布局,鴻海集團成為全球累計專利最多的華人企業。
30多年前,從思考與競爭對手打官司的過程,我領悟到製造業必須正視創新,也要長期投資技術研發,把專利成果變成科技能力,這樣的競爭軟實力,不只是市場競爭的防禦,還會能創造營收的利器,讓硬體加值為「硬軟通吃」產業。
很多人一直有製造業只有製造,沒有技術創新的迷思,事實不然。在鴻海每一個事業領域,我們都可以領導設計、能夠主導標準,決定價錢,現在我們還能引導未來,因為集團所涉及產業鏈擴及八大生活領域,在全球有許多合作夥伴,像是工作生活、智能家庭生活、安全生活、健康醫療生活、教育生活等等,可以在實體經濟上結合互聯網,貢獻世界。
我把企業當成一個社會,看到8K與5G的工業互聯網時代來臨,便積極在集團內推動人力轉型,透過人才培育讓員工學習AI,要在實體經濟上升級為AI的鴻海。前兩年,大陸華東師大和商湯科技出版《人工智能基礎》,我看到後,買了2萬本贈送給員工,這件事被媒體報道,引起台灣的老師與家長詢問能否也有這本教材。我轉念一想,AI是現今科技發展的必爭之地,這是關係到下一代競爭力的問題,應該加速向下紮根、培育人才,厚植下一代科技軟實力的基礎工程。
於是,由鴻海出面,邀集來自台大、交大、政大等校多位著名的人工智慧教授和菁英組成編撰團隊,過程中也與科技部、教育部交流,確保教材能與產業接軌,花了11個月,編撰出《人工智慧導論》,再由鴻海教育基金會公益捐贈給高中學校師生使用。
悟自己的心,做到快思慢想
我在思考決策時,喜歡用悟道來形容,悟,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字。這其來有自,因為走到最後,你會發現關鍵不是跟對手比,而是跟自己比。
我們過去處的社會比較單純,沒有太多資訊,也沒有網絡,因為得到資訊有限,對求知比較渴望,每當知道了一些,就盡量去思考、去悟它。「悟」拆解來看,就是「我的心」,人常因為外界許多紛擾而困惑、迷茫,這時反而要冷靜下來,問自己的心到底要什麼?到底想什麼?不要什麼?
經營鴻海,我從沒有拿過政府的補助,深刻體會了中小企業在由小變大所會遇到的各種困境。我常有感而發,形容鴻海一路的成長是打不死的「小強」,刻苦樸實的水牛,是自立自強、寂寞長大的地瓜。
尤其走出台灣,早年就像努力振翅高飛的孤雁,到各地投資設廠,儘管經歷許多失敗,卻一刻也無法停緩腳步,我經年累月的工作節奏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快(速度)、新(技術)、跨(領域),檢討改善失敗的同時,就得奮力創新,處理危機之際,還要推動新事業前進。正是如此,我理解到思考和做事的思維必須是「廣深高速」。
有次,我坐車經過廣深高速公路,看到路標上的字,靈光乍現,這不是自己常跟同事說的廣度、深度、高度與速度嗎?覺得這條高速公路真是寓意深刻。頓時有種「開悟」之感,認知到人只要留心週遭,可能就有機會覺察、體悟。
廣深高速是一種快思慢想。首先,看問題有廣度,也就是胸懷千萬里,統籌考量任何可能的環節,要眼光向前,面對機會;眼光向上,面對挑戰;眼光向下,面對現實。深度,代表你的心思要細如絲,能夠深入考慮,先「研」再「究」,看清問題本質。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為何不直接把簡體版的《人工智能基礎》翻成繁體版,而要大費周章聚集專家教授們,編撰一本全新的《人工智慧導論》?因為問題的本質在於台灣真正的需要是什麼?我的答案是:針對台灣的教育,編撰一本全新的繁體教材,讓年輕世代擁抱未來,能夠贏在起跑點。
看公文時,也是我另一種的深思熟慮方法,而且看的很仔細,同時在上頭寫下建議評語。包包裏除了iPad,放的就是一疊厚厚的公文,我會利用在車上、飛機上的碎片時間批公文,每到一處,同事會把批好的公文收走,再換上新的一批。看公文與開會就是我在私人專機上的主要活動,是不是一點也不好玩?這樣自爆,不知會不會打碎大家的總裁夢?
再來,決策要有高度。要怎麼有高度?就像你站在台上,看得會比坐在台下的人清楚。以職場為例,站在你上面至少兩級主管的高度來思考問題,再下判斷。最後,還要有速度。做決策最忌諱遲疑不決,做實務最忌諱慢條斯理,也就是要當機立斷,不要因猶豫不決錯失先機。
「廣深高速」需要做中學,當你的高度、廣度、深度不一樣,決策與解決問題的速度就會不同,如同站上舞台的次數愈多,應對方法也愈成熟。
比如,想分析全球電子產業發展趨勢,我就會到歐洲、美國、日本、韓國轉一圈拜訪客戶,觀摩一些展覽,站在「廣深高速」的立場來掌握客戶需求,了解競爭對手在做什麼,自然容易在變動中看見趨勢,精準去思考未來的策略行動。
寧願選擇踏實的起步,練出深厚功夫
快速變化的世界,若有捷徑,相信很多人會選擇走。現實的結果是,這往往不是一條正確道路,選擇走捷徑的人,成功來的短暫,最後以大起大落收場者居多。
縱橫全球商場40多年,見識與相交過形形色色的人物,我的理解是:沒有挫折的成功是虛幻的。不要像個賭徒,用投機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人生,拿着一塊錢,就想獲得百倍報酬。在我們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只知道一步一腳印,我也是從基層歷練而上。
我常鼓勵年輕人,用投資自己的態度,在學習能力最強時,選擇從基層做起,培養謙虛、踏實的人生態度。不論是從哪個學校畢業,先進入職場歷練幾年實務,再回到學校進修,到那時,你的學問就會非常紮實,這跟少林寺和尚練武一樣,馬步紮得夠穩,才能練出真功夫,也預示着思考會更具格局與視野。
所以,寧願選擇踏實的起步,練出深厚功夫,這個選擇雖然不能保證將來一定有所大成就,但起碼這是我驗證過的──一條通向成功的正確道路。
!doctype>新書簡介
書名:《從郭董到果凍:相信郭台銘》
作者:郭台銘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