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擴充科技成分 提升投票點票效率

電子選舉是「官對民」(G2C)的重要一環,希望政府在這方面多下工夫,讓更多人可以便捷地在選舉中投下自己神聖一票。

踏入2020年,新當選的區議會議員正式上任。今屆區議會趨向年輕化,不少議員更是政治素人,對於他們未來四年的工作表現大家拭目以待。回顧去年11月24日區議會選舉,過程大致順利,然而事後在不同研討會中,有現任立法會議員認為是次選舉還有不少改進空間,並提出多項在選舉當日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針對(1)排隊輪候時間太長,影響長者投票意欲;(2)核對身份出錯,導致有人未能投票;以及(3)點票緩慢。

網上系統漏洞多

針對第一個問題(排隊輪候時間太長),有網民提出採用網上投票,使長者及殘疾人士可安坐家中遙距投票。

愛沙尼亞及瑞士是網上投票的先驅,為了增加投票率,除了國內行動不方便的人士之外,國外公民也可以透過互聯網投票。雖然如此,多份研究報告指出網上投票有諸多漏洞,較為顯著的有以下幾點:

(一)難確認身份

在傳統投票模式下,市民攜帶身份證,待票站人員證實其投票人身份後方可投票。網上投票只須輸入身份證號碼作核實,欠缺實體查證,難以確保電腦屏幕背後的投票者是身份證的持有人。

(二)不自願投票

在進行傳統投票時,投票人會安排在封閉的亭(booth)內投票。由於無人在旁,過程完全保密,投票人的意向不受外界影響。在網上投票,選民若在家中上網或以手機投票,難以保證在旁的親朋好友會否影響他的決定。更甚者,投票人可能在外界威逼利誘下被迫作出非自願選擇。

(三)難以核對投票選擇

在傳統票站投票,選民仔細填寫表格,並在場內工作人員見證下把選票投入投票箱內。當換成用電腦投票,雖然有確認遞交的步驟,按鍵紀錄隨即儲存在系統內,不過有誰可以保證投票人的紀錄隨後不會被刪改呢?一旦紀錄被改,選票就不能有效反映真實選擇,選民亦無從追究。

(四)網絡安全

除了投票空間內可能出現的問題外,網上投票亦可能受外圍事件影響。顯而易見的例子是黑客入侵,不難想像一些票源愈少的黨派,其支持者愈有動機進行惡意破壞,企圖衝擊選舉,推翻不利自己的投票結果。

香港人對選舉的公開、公平及公正要求很高,筆者認為網上投票疑點重重,現階段並不適宜採用。要解決長者「排長龍」問題,唯一可行方案是在各投票站為有需要的選民開設特別「綠色通道」。

借鑑e道核實身份

第二個問題(核對身份出錯)產生於選民身份認證。現時認證是人手進行的,選民須出示身份證,在場工作人員隨即核對選民是否與身份證脗合。若然脗合,工作人員便會與屬於該票站的登記選民名冊進行匹配,然後在選民名冊中劃掉其名字。可是選舉當天,有尚未投票的選民卻發現自己的名字已被劃掉而未能投票。

就此,有議員建議安裝閉路電視監察工作人員的表現,不過這做法只能用作事後調查之用,對堵塞現有漏洞的作用不大。要解決這問題,選舉事務處不妨向入境事務處偷師,專門為選舉而設計一套「e道」自動身份認證系統,利用指模核實身份,然後從專為該投票站而預設的登記選民數據庫中把該選民的紀錄標籤為「已到」,讓選民「過關」進場投票。

接着下一步是投票及點票,第三個問題(點票緩慢)正正在這階段出現。針對這問題,選舉事務處近日向立法會建議於2020年立法會換屆選舉推行電子點票試行計劃,並挑選了三個功能組別作為試點,從中累積經驗,方便日後點票全面電子化。電子點票採用一台提供「點算選票數目」及(或)「識別和點算投票選擇」兩個獨立功能的自動點票機進行。據報道,預計一部點票機可處理兩個一般投票站的選票(約一萬至二萬張),可節省不少時間。在這安排之下,合資格「過了關」的選民便會獲派發一張選票,然後在一間獨立的投票亭內以不記名方式填寫選票,離開時把選票放進投票箱內。

在投票時間結束後,功能組別票箱便會運到某中心進行集中點票,當中三個功能組別的選票會採用點票機器自動點算。

以上安排美中不足,只有點票是自動化,投票人仍須透過人手填寫紙票。選舉工作人員須把紙票輸入點票機,這步驟無疑會拖延點票時間。有專家認為由於選票大小不一,選票難以完全以機器閱讀。

宜採電子投票機

要紓緩這問題,筆者建議政府可以在投票亭內裝設大型屏幕,並提供緊貼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 UX)的用戶介面(User Interface, UI), 讓投票者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投票。每人的投票選擇會儲存在本地電腦(Local Computer),待稍後運到中心集體點算。利用本地電腦的目的,是把投票系統與外界絕緣,防止黑客入侵。

「智慧政府」是香港發展「智慧城市」目標之一。香港政府負責組織四大選舉(特首選舉、選委會選舉、立法會選舉及區議會選舉),電子選舉是「官對民」(G2C)的重要一環,希望政府在這方面多下工夫,讓更多人可以便捷地在選舉中投下自己神聖一票。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