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講楚青年互助平台周六(10月15日)舉辦青年政策交流會,逾120位年輕人及不同界別的市民與立法會議員鄧飛、張欣宇、李浩然、中港新世代協進會會長李慧芬,以及香港浸會大學講師王浩,一起交流青年學業、就業、創業和參與公共事務等問題。主辦方將把內容整合成一份青年政策約章,提交予政府有關部門參考。
港府應引入參與式預算
李浩然指出,年輕人要擴闊視野,不是要走到偏僻地方,欣賞奇風異俗,首要的是抱持謙卑禮讓的態度,了解每樣事物、文化表象的背後原因。他談及自己遊覽北方的經歷:在巴士到站準備下車時,一名先生被阿姨大聲呼喊下車,原來,阿姨只擔心那位先生錯過下車機會,加上部分北方人嗓門大,反映他們耿直和真誠,並非不禮貌。若年輕人堅持自我的價值觀去看待事物,不能真正了解到這個世界不同的一面,更會產生不少誤會。
張欣宇談到,政府可考慮在社區建設項目引入參與式預算方法,容許青年及市民直接參與討論公共預算分配,確保社區設施符合需要、善用公帑,也為青年提供參與地區事務的路徑,加強青年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另外,官員也要主動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建立多種直接對話平台,多聆聽青年心聲,並給予有誠意和及時的回應和反饋,重建信任。
提供更多實習機會
作為中學校長,鄧飛則表示,青春是年青人最大的本錢,不妨多觀察多嘗試。基層青年可了解不同行業成功人士的成長經歷,打好學術基礎,參與創意項目,寓工作於實踐,把握國家的機遇及大灣區的發展。
李慧芬也認同鄧校長的說法,並指出現今工種較多,青年的機會比以往多,創業是一個學習良機,讓同學可多方面思考。她以座右銘鼓勵年輕人:「別小看我年輕,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上,作別人的榜樣。」
王浩指出,香港創科產業方面有待進步,建議政府可加強跟大學合作,提供更多實習機會。他也鼓勵中學生、大學生多發表文章,評估政府政策與項目,或與立法會議員交流、參與「青年自薦」計劃等等。
改革中學課程 提高進修津貼
港青講楚青年互助平台主席曾詠雪建議,港府可以任命年輕人為太平紳士及18區青年民政專員,增加參政機會,並且擔任官民間的溝通橋樑,建立起與政府的合作關係。她指出,「只要大家能同心合力,沒有解決不到的問題,平台希望透過青年平台各區互通的網絡,幫助年青人共享社會資源,帶動年青人和社區連結,為地區注入青年的創新力量。」
港青講楚青年互助平台召集人黃曉勤總結時表示,配對人生規劃導師或行業發展導師,給予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方面的建議,有助年輕人更認識自己和社會,以及提供較廣闊的發展空間。另外,中學課程應開始引入編程、哲學等課程,令年輕人反思人生意義;持續進修基金資助金額應增至5萬港元、擴大涵蓋範圍,設定標準工時,以便在職人士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