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想,有夢想,當然要堅持到夢想達成,但當堅持為身邊的家人帶來生活上的困苦,甚至只能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特別是要做一件與主流不樣的事情時,還受到排斥時,還是堅持嗎?什麼時候堅持?什麼時候放棄堅持?這是每一位面對逆境處境的人,必須回應的問題。
聖誕長假開始了,我終於拿起4月在台灣買回來的電影《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買來看是因為多年前已看過這本書,故事大概是一位很喜歡研究機械的年輕人「木村秋則」,自小便把不同的機器拆開研究,並且改良。是什麼俱使年輕人熱衷於此?是一棵強烈的好奇心,因為常常研究,做事與別不同,也常常闖禍,也因此被人叫做傻瓜。但他總是帶着愉快的心情去面對別人的嘲笑,他認為笑是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也是人類專屬的能力,所以即使是失敗,他也是笑着回應。
看似沉悶卻有意思的電影
後來,他和心愛的人結婚,繼承岳父的蘋果園。他發現心愛的妻子,對農藥有嚴重的過敏反應。為了妻子的健康,決定研究無農藥耕種法,來種蘋果樹。
但是今天的蘋果經過人類千年的基因改造,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已大幅下降。所有蘋果農都知道不用農藥,根本不可能種蘋果,這是蘋果農的常識。要做違反常識的事都不容易做,因為很容易招人排斥。但木村以極大的熱情,一直做大量的實驗和紀錄。
他種蕃薯、蕃茄和蘿蔔等都很成功,但只有蘋果卻無法取得成果,不單只病蟲害年年侵襲,也不開花,更不會結果,沒有蘋果,自然沒有收入,於是成了貧窮人口,沒水沒電,還負債累累。面對家人長年過着貧困的生活,木村終決定放棄,甚至決定去深山自殺。這真是木村人生的低谷,然而,在深山裏,他意外發現所有大樹都很健康,森林裏的大樹沒有人照顧,更沒有用農藥,細心研究,發現深山裏的土壤是與農地不同。泥土原是一個平衡的生態環境,大自然一直沒有把蟲殺死,而人類卻一直把蟲殺掉。生物多樣性,讓深山的大樹健康生長,木村把「害蟲」趕盡殺絶,卻把他也趕入自殺的邊緣。順其自然,才是無農藥耕種的王道,木村學會了觀察自然,懂得不評價哪一種是害蟲,哪一種是益蟲,把一切看成蘋果園生態平衡的一部分。結果小鳥來了、青蛙來了、瓢蟲來了、老鼠和蛇也來了,害蟲當然也來了,但相生相克的關係,病蟲害反而得到控制。最後,蘋果樹經歷十年的苦難,終於開花了,而且結出來的蘋果,特別好吃,甚受歡迎,賣到很好的價錢。
看電影時,意想不到,是小女兒也很喜歡看。她過去只喜歡看動畫,而且只看廣東話。但想不到她居然一直陪伴我看完這一套節奏緩慢,日語對話的文藝勵志電影,到深夜時,還有精神,追看下去。她很好奇,好奇木村能否成功,過程是如何發生,不停提問,問什麼是無農藥耕種,問不用農藥如何種蘋果樹,問為什麼木村那麼窮。為了讓她能看得懂,我把關鍵的字幕讀出來,她也看得津津有味。孩子啊!妳讓我發現,妳的好奇心是可以從只看動畫,到欣賞其他沒有觀能刺激,看似沉悶卻有意思的電影。
為香港教育生態,帶多一點另類的選擇
看到木村在最困難時,一向樂觀的他,連笑容都沒有時,我心裏也很觸動。我是有很能同理木村的處境,因為我也在經營一間逆流的學校,推廣綠色簡樸的生活方式。我也因為辦學,一度生活在低收入的處境,經營學校也不容易,老師的工資一直沒有提高,只能靠熱情來維持。
可幸的是,鄉師自然學校的出現,為香港教育生態,帶多一點另類的選擇,獲很多人支持,包括我的家人、教學團隊和社會人士,沒有大家,恐怕我也會和木村一樣,陷入低潮。
然而,我心裏仍然有很多的問號,究竟學校教育,如何才能做到順其自然?面對抗拒學習的孩子,教師應該要介入多少?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又是如何長出來?社會大環境又是如何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自校的課程又要如何改革,才能真正的順性而為?
木村的成功,是他明白病蟲害只是表面看得見的問題,但原來答案在地下的土壤,蘋果樹健康與否,關鍵在於土壤是否健康;土壤健康與否,關鍵在於生態是否平衡;生態平衡與否,關鍵在於人類是否接納害蟲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要肆意打壓。也許是教育環境是否自然健康,身為教育工作者,便要擁有開放的胸襟,放棄控制一切的心態,孩子自然便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