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向全港市民派發可重用60次的口罩,本應是件有讚無彈的好事,想不到卻招惹不少負面評論。特首林鄭月娥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對此表示替同事不值,並引述習主席訓示「為官避事平生恥」。她認為,只要做得對,政府便要迎難而上,毋須畏懼他人批評。其實,好事處理得欠佳,即使不變壞事,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我們不妨客觀分析政府在處理這宗好事上出了什麼問題。
首先,派發可重用口罩廣獲負評的主要原因,不是事前保密,或沒有公開招標。關鍵問題是政府在宣布這宗好事時,沒有同時公開供應商的身份及整個採購過程。政府應該明白,既然一切已準備就緒,影響物料供應的保密理由便不再存在。事實上,這樣大規模的口罩生產,根本不可能長期保密,而質疑政府這個做法的不僅是反對派和部分傳媒,還包括利益攸關的部分建制派議員。
我們不應怪責新上任、沒有參與其事,只是依稿直說的創科局長薛永恒,和後來出來解畫的公務員秘書長蔡淑嫻。但我們有理由提問:為何身為防疫督導委員會主席的特首林鄭月娥、身為防疫防控工作小組的食衛局長陳肇始,以及身為應變行動工作小組的政務司長張建宗,統統沒有想過就此事制定一個妥善的公關策略,以期先聲奪人,而不是陷入被動,甚至「落筆打三更」?
還有,陳肇始出席立法會回答議員有關可重用口罩的問題時,不僅沒有消除疑慮,更首次披露這些口罩不能消除沾上的病毒。為何政府不一早說清楚這個局限,毋須讓不屬政府顧問的何栢良指出,懷疑有病徵、接受檢疫及往醫院等高危地方等人士,不宜佩戴這類可重用口罩。其實,既然袁國勇事先披露政府將派發可重用口罩,為何政府不邀請他或其他政府招攬的專家一起出來宣布此事?為何在立法會會議上,我們聽到衛生署官員坦言他們沒有參與其事?
完全不理萬萬不能
公關不是萬能,但完全不理卻是萬萬不能。毋疑,今天政府做每一件事都會有人故意刁難,在雞蛋裏挑骨頭。但官員聽習主席話,凡事迎難而上,不等於不可以把事情做得妥當。
期望政府汲取教訓,並思考如何改善可重用口罩的形象,確保市民樂意使用,而不是視如雞肋,不拿白不拿,變相浪費公帑。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