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為最辣、最影響內地資金流動性的資管新規,終頒布規則。從內容比較初稿,不論是時間及產品淨值化要求都有所放寬。
原本新規明年中要落實,現可延長多一年半。期間,銀行發行的新產品要符合新規,並在維持必要流動性和市場穩定前提下,金融機構可發行老產品對接,但一律要納入表內。肯定,內地當局在過渡期的決定延長,考慮重點是新規實施本質上對市場資金流動性的干擾,是遠比最初估計的大。的確,如按初稿內容執行及明年中落實時間,資金缺口或促使決策層在貨幣政策有更大修訂,屆時所發出的訊號或更差。
不可以讓市場有太多幻想
內地很多意見認為,資管新規放鬆,市場不明朗因素獲釋放。但新管理本質上對打破剛性兌付、產品按淨值計算及解決資金錯配問題的三大原則上,絲毫沒有退讓,所謂鬆,其實僅僅在於如何執行而已。
內地影子銀行及表外活動熾熱,滲透層面之廣恐怕要到正式準備新規後,更多問題才會浮現。外界單從現時非標準資產的餘額,簡單計算潛在影響未免有誤差。
以往,銀行藉理財產品進行通道業務,將更多資金流入股市、樓市及其他更高回報產品,中間受益是資產管理公司及券商。很明顯,在新規下,內地金融業或多或少出現根本變化;中介機構以後定位如何及以銀行產品在打破剛性兌付後,業務轉型會怎樣?
很多分析相信,內地銀行一定較之前健康,而產品由以往長期出現的資金年期錯配及保證回報,逐步發展為更多類似封閉式基金及將存單市場零售化。但對銀行業盈利能力的關鍵,仍在於新規下銀行存款及非存款類資金成本會否一併有所減輕,尤其在內地存款結構分配不均的銀行體系,中小銀行即使守規矩,但仍有誘因推出合規但高息產品去吸收資金來源。
政治局早前一個公布,要信貸市場及股市等健康發展,就即時被解讀為寬鬆訊號,其敏感程度根本反映,內地一群持份者至今仍不太習慣應對打槓桿的影響。是的,納入正軌從來說易行難,基於政策不能製造震盪,更不可以讓市場有太多幻想,未來兩年多的時間,內地在貨幣政策執行上,依然會是時鬆時緊,而且又難以捕捉。或者,要稍為寬鬆,前提是股市又要再大跌吧!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