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樂際會晤港區政協 喜大於憂

中央領導人的發言稿有沒有講「高度自治」、在哪個段落講,或者發言稿關於香港的部分有多少字,這種分析是否具有邏輯根據,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或經長時間反覆驗證才能夠成立。

香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變得如此沒有自信,任何中央的風吹草動都「自己嚇自己」一番。中紀委書記趙樂際跟港區政協委員會晤,又惹來一番猜測,其實都是過分解讀。中央派誰來都會講同一番話,派一個過去從來沒有接觸香港事務的常委來,正好反映香港沒有重大事情需要照顧,正所謂“no news is good news”。

派誰來都講同一番話

長期以來,中央為表示對香港的重視,也會派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級官員來出席港區人大和政協會議。至於具體人選,可以說有講究,又沒有特別的講究,比較自然的是負責香港事務的常委。但畢竟會因時和因事而異,有試過總書記來,一般是人大委員長,但也有例外。

如果細看七常委每年到團組開會的情况,也有一般和例外的情况。一般的是,每年每人去4到5個團組,例必有的是從哪個省選出來就必有一次去該省的團組,比如習近平從貴州出選,就每年必定去貴州。其餘三四個要看個人意願和分工,比如習近平一定會選一個貧困省份,一個上海,其餘一個才是分配的名額。如果香港被分配成總書記必到的團組,那一定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比如說香港的情况很糟糕或者很好。

第二個背景資料是,無論哪個領導來香港團組,講話內容幾乎都是一樣的,因為講稿很可能是港澳辦起草,由書記處定稿,沒有多少個人發揮的餘地。起草講話稿是根據香港當前發生的重要情况,貫穿中央的精神來定稿,比如這次趙樂際講的3點:一國兩制的關係、憲法與《基本法》的嚴肅性,和中央全面管控與香港高度自治的關係。不分管香港事務的中紀委書記,怎麼能精準地把握中央精神呢?至於比較「與眾不同」的,說香港政協委員要對破壞一國兩制的行為要敢於發聲反駁,這也並非第一個中央官員這麼說。

臆測不能反映現實

如果真的有什麼特別,就是管紀律與反貪的最高級官員跟香港委員見面,這種安排不能「高度過分解讀」為香港人大代表或者政協委員的貪腐情况很嚴重,藉此來暗示中央要採取大行動對付。當然目前還沒有出現這樣捕風捉影的猜測,但「見風就是雨」的評論也包括中央領導人的發言稿有沒有講「高度自治」、在哪個段落講,或者發言稿關於香港的部分究竟有多少字。這種分析是否具有邏輯根據,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或者經長時間反覆驗證才能夠成立。三言兩語或一時一事不能作準。

為什麼不是主管香港事務的人大委員長、總理或者政協主席來出席,是因為換屆,這3個職務的人選還沒有通過正式的選舉程序確定下來。無論派這3個職位的任何一個候選人來,都會引起一番猜測。至於為什麼不是習近平,正好說明香港過去一年或者在未來一年,沒有發生或者即將發生的重大事情,也就是說香港問題在中央議程中沒有進入「雷達測試區」。派誰來出席港區團組會議,在七常委中去掉4個可能性。

香港問題並不敏感

在香港沒有重大事情的情况下,派中紀委書記趙樂際來,正好說明中央在處理香港問題上的一致性。首先,派誰來都一樣,派誰來都是講同一番話,中央對港政策不會因人而異。所以坊間說的在香港問題上中央有所謂鷹派和鴿派,純屬無稽之談。在非常敏感與特殊的情况下,中央還會主動澄清,比如鄧小平曾經故意把香港記者叫來,說一定會在香港駐軍,誰說不會駐軍都是「胡說八道」。當然後來還證實,說香港未必要駐軍的官員是因為他們沒有及時看中央文件,未能把握中央精神而已。至於目前寫不寫「高度自治」、放得靠前還是靠後,沒有特別及時的澄清,正好說明香港問題並不敏感,也不特殊,豈不好哉。

既然派誰來都講同一番話,倒不如將分析的重點放在講話的內容。中央領導人的講話,是否冠以「重要」,這是新華社與香港媒體的區別,但無疑是高瞻遠矚的,因為他們都站在中央角度來看香港問題。趙樂際講的3個重點,過去已經有深入細緻的解讀,只是說明這3點仍然是中央的高度關注問題而已。至於要「敢於發聲」,也是反映中央要主動積極應對香港事務,跟佔中之後的政策和做法脗合,講這個不特別。什麼時候不講這個了,香港就真的「天下太平」了。

值得關注「加快融入國家大局」

愚見認為,最值得研究的一句話是呼籲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官商目前是不是做得不夠快,要勞煩中央領導人提醒?「加快融入國家大局」是否解決香港各種結構性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法?如果是,如何融入?如何加快?哪些可以快一些?哪些可以慢一些?這些才是真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香港的政府部門究竟有沒有做、進展如何?商人的態度與行動?這才是媒體應該跟蹤的問題,而不是去數關於香港的字數。而香港究竟是否缺乏自信,抑或是媒體沒事找事來嚇人,相信讀者心中已有定論。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阮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