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快開通「新股通」

內地及本港的監管機構,為什麼不盡快研究開啟「新股通」?有一個正途機制,往往是將潛在風險獲得控制的先決條件。

新股瘋狂,首日掛牌幾乎必賺。在全城打新潮熾熱下,近期每隻新股,不論規模小與大,公開招股部分超購超百,甚至過千倍也是等閒之事。

識炒新股收益超過月薪

新股大收旺場,失業率卻同時高企。試想,與其尋尋覓覓找工作,倒不如全職打新,每隻抽一手,又獲分配的話,憑首日升幅,每月進帳隨時勝過以前月薪。

當然,這純粹戲言,但不能否認的是,多隻新股首日表現太令外界嘖嘖稱奇。如果公司與承銷團的定價是取決於同業估值,再加初期路演的機構大戶反應,一隻新股上市後的真正合理值,似乎由始至終都忽略了街貨、氣氛及零售部分的羊群效應。難道以後新股定價前,也好應該一併向散戶群做類似詢價動作?

日前,諾輝健康(6606)上市後,引起關注的,不限於首日每手帳面利潤超過2萬元,更重要是據報有重複認購的問題。觀乎該股份分配結果,基於分貨之少,即使頭鎚飛大手認購,其實首日的升勢極有可能是得不償失。

新股重複認購以往時有發生,問題在於考慮到近期新股每上必升,而貨源供需等關係,必然有誘因出現更多的重複認購。

重複認購造成不公

無疑,出了問題就是監管者的問題。可是作為中介機構,其實是可以有相應措施配合,為的是不限於避免重複認購造成不公,更重要是要避免新股市場出現失控,令當前良好的新股集資市場環境也受影響。

中介機構可做什麼?首先,當然是發售股數的決定上,不應存心有製造貨源短缺的現象。甚至乎,承銷團可預留的超額配售股數可以更多,在短期潛在供應增加下令到炒風可以有所受控制。更重要是,經紀行及銀行在提供孖展貸款的策略上,除公司的受歡迎程度外,更要考慮發售股份的數目,如果發售股份太少,但孖展貸款仍然進取的話,這不單止火上加油,而且更會有一定風險。

肯定,新股愈升,愈多引起投資者興趣,包括內地投資者。他們對本港新股的興趣,據報亦衍生出證券商不同服務配合。與其這樣,內地及本港的監管機構,為什麼不盡快研究開啟「新股通」?有一個正途機制,往往是將潛在風險獲得控制的先決條件。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