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血、淚、汗共同塑造的
一個時代的歷史,是由一些革命家、思想家、政治人物及追隨者與反對者,以血、淚、汗所共同塑造的。其中有國家命運的顛簸起伏,有社會結構的解體與重建,有經濟的停滯與飛騰,更有人間的悲歡與離合。
百年來中國人的歷史,正就徘徊在絕望與希望之中,毀滅與重生之中,失敗與成功之中。
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的「天下文化」,自1982年以來,先後出版了實際參與改變中國命運與台灣發展重要人士的相關著作。這些人士都是廣義的英雄,他們或有英雄的志業、或有英雄的功績、或有英雄的失落。在發表的文集、傳記、回憶錄中,這些黨國元老、軍事將領、政治人物、企業家、專家學者,以歷史的見證,細述他們的經歷軌跡與成敗得失。
呈現不同政治光譜
上面的幾段話,是我們出版政治人物著述時,對讀者重要的交代。30餘年來,「天下文化」出版了70多種此類型的書,展現出台灣政治理念上不同的光譜。列舉其中重要的代表作。
做為一個知識分子,如果不細讀推敲這些重要政治人物的言行紀錄,是無法解析台灣政局的錯綜複雜;這些書也就變成了研讀台灣政治發展的重要素材。可惜的是,局中人的敘述仍有保留,造成局外人的透視仍有模糊。但是每多出一本政治人物的著述,也就對台灣政情版圖增多一分了解。
賴清德的決策風格
自去年11月九合一選舉後,台灣政治出現了空前的大翻轉:人民對政治人物的要求,已從過去狂熱地拚意識型態,轉變為要熱情地拚經濟。
政治人物一定要知道:比政治更重要的是人民要過「好日子」。賴清德在近500天的閣揆工作,對此深有感受。從政策制定到推行,為企業與民眾共創利基。
政治立場有藍綠之別,政治人物的施政則要超越對立,改善全體人民的生活。有這種抱負的的政治人物,要被鼓勵,主張應當要被看見。
在當前民進黨與國民黨近十位政治領袖中,賴清德的聲譽及民調都名列前茅。這是他20多年來一路從政所累積的資產。尤其在市長任內連續獲得《遠見雜誌》每年台灣縣市長五顆星的榮譽。本書的第一部取名「承擔」,敘述閣揆的500天;第二部取名「務實」,即細述市長第二任(2014-2017)內的建樹。
我們從本書中可以看出,賴清德於市長任內之勇於任事,重視操守:如取消議員分配款,如堅持選舉清白不進議會;在行政院長任內,堅持做他認為對的事,推展雙語國家與科技島嶼,為企業解決「五缺」,以執行力來提升台灣競爭力。
在兩岸關係上的主張,不僅受到重視,也引發爭議。他的論述包括了「親中愛台」,主權獨立;不能簽署兩岸協議;用文化建立台灣主體意識,稱自己是一位「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同時他也指出「台灣內部一定要先團結、步調一致,再向中國伸出友誼的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若台灣的力量不分散,台灣一定可以愈來愈壯大,兩岸才可能趨於和平」。
我生在南京,13歲到台灣,23歲去美國讀書。從1959年秋到達美國那一刻起,眼前真正看到了安定、自由、奮鬥、富裕的社會。從此,我最大嚮往就是「和平」,最強烈的厭惡就是「戰爭」。我要嚴肅地呼籲:「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變成世世代代的鐵律。我更要獻給台灣所有政治人物的是:
歷史上的功臣是化干戈為玉帛;
歷史上的罪人是化和平為戰爭。
留下紀錄與接受檢驗
就作者們在每一本書中的主張,我們尊重;如果因此引起的爭論,我們同樣尊重。我們一貫的態度是:以專業水準出版他們的著述,供社會大眾討論;不以自己的價值判斷來評論對錯。本書得以在緊湊時間內完成撰述,要特別感謝郭瓊俐的專業投入。
在翻騰的歷史長河中,蓋棺也已無法論定,誰也難以掌握最後的真理。我們所希望的是,每一位人物寫下他們的經歷、觀察,甚至後見之明。他們的貢獻,是為歷史留下紀錄;他們的挑戰,是在未來要接受檢驗。
《用行動帶來希望──賴清德的決策風格》一書,郭瓊俐著,2019天下文化出版。
原刊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