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重於泰山

這些年來,筆者接觸很多的機構投資者(即所謂大戶的「聰明」錢),以及不少的散戶,都認為在成功的機構投資者和投資失利的散戶之間,最大的分別就是對資產配置重要性的理解。 筆者參與不同的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委員會,很多時間就花在研究討論對資產配置的事情上;相反,當筆者在散戶的投資講座裏,問有多少人認為資產配置是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一環,通常反應都寥寥可數。相反,有更多散戶醉心於其他投資回報的來源,例如估市場方向的market timing,或選股(security selection)。 事實上,關於選股的討論頗複雜。某些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例如股神畢菲特,他們的選股都非常厲害;不過,筆者認為他們只是少數中的少數,不一定是一般散戶理財應該或者必須模仿的對象。 眾所周知,主動性基金經理(active managed funds,相對於被動性的指數基金)在歷史上來說,扣除費用後,只有約兩成多是跑贏大市。近幾年,這個比例就更低,往往只有一成不到;而且,今年跑贏的這一成多人,明年後年是否也是同一班人能跑贏呢?相對的比例就更低。 基金跑贏實屬少數 試想想,這些主動性基金經理,通常個個都是名牌大學畢業,而且全時間全副精神每周七天,每天12小時,全方位追踪市場資訊,都只是落得如此成績。 相對之下,散戶不一定都有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又通常有份正職在身,只有在放工後或周末等工餘時候,拿一些財經報紙或雜誌看看其他專家的分析,又怎能奢望自己能透過選股去跑贏大市呢? 更何況,報紙雜誌的專家分析,他們自己本身也不一定能跑贏大市。因為剛剛已提到,長線跑贏的基金經理根本是鳳毛麟角,而喜歡接受訪問的專家,並不一定等於往績好。在忙碌的生活中,隨便翻閱一些不一定跑贏大市的專家建議去選股,自然不可能跑贏大市。 如果那麼多的學術文獻都顯示資產配置佔回報80%至100%的比例,那麼marketing timing和security selection的比例,就只有在0%至20%之間,為甚麼散戶大部份的時間仍然關注在這兩方面呢? 筆者相信,可能跟整體的金融理財通識教育不足有關,而現時,絕大部份的金融理財知識,都是靠一些「賣方」(sell side)來傳遞,自然有所偏頗。 而且,國外的投資顧問,比較多的是用整體理財收費的方法,而非單靠賣產品來賺佣金收費,於是比較能看大局,關心更多資產配置的整體大問題。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這些年來,筆者接觸很多的機構投資者(即所謂大戶的「聰明」錢),以及不少的散戶,都認為在成功的機構投資者和投資失利的散戶之間,最大的分別就是對資產配置重要性的理解。

筆者參與不同的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委員會,很多時間就花在研究討論對資產配置的事情上;相反,當筆者在散戶的投資講座裏,問有多少人認為資產配置是投資理財最重要的一環,通常反應都寥寥可數。相反,有更多散戶醉心於其他投資回報的來源,例如估市場方向的market timing,或選股(security selection)。

事實上,關於選股的討論頗複雜。某些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例如股神畢菲特,他們的選股都非常厲害;不過,筆者認為他們只是少數中的少數,不一定是一般散戶理財應該或者必須模仿的對象。

眾所周知,主動性基金經理(active managed funds,相對於被動性的指數基金)在歷史上來說,扣除費用後,只有約兩成多是跑贏大市。近幾年,這個比例就更低,往往只有一成不到;而且,今年跑贏的這一成多人,明年後年是否也是同一班人能跑贏呢?相對的比例就更低。

基金跑贏實屬少數

試想想,這些主動性基金經理,通常個個都是名牌大學畢業,而且全時間全副精神每周七天,每天12小時,全方位追踪市場資訊,都只是落得如此成績。

相對之下,散戶不一定都有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又通常有份正職在身,只有在放工後或周末等工餘時候,拿一些財經報紙或雜誌看看其他專家的分析,又怎能奢望自己能透過選股去跑贏大市呢?

更何況,報紙雜誌的專家分析,他們自己本身也不一定能跑贏大市。因為剛剛已提到,長線跑贏的基金經理根本是鳳毛麟角,而喜歡接受訪問的專家,並不一定等於往績好。在忙碌的生活中,隨便翻閱一些不一定跑贏大市的專家建議去選股,自然不可能跑贏大市。

如果那麼多的學術文獻都顯示資產配置佔回報80%至100%的比例,那麼marketing timing和security selection的比例,就只有在0%至20%之間,為甚麼散戶大部份的時間仍然關注在這兩方面呢?

筆者相信,可能跟整體的金融理財通識教育不足有關,而現時,絕大部份的金融理財知識,都是靠一些「賣方」(sell side)來傳遞,自然有所偏頗。

而且,國外的投資顧問,比較多的是用整體理財收費的方法,而非單靠賣產品來賺佣金收費,於是比較能看大局,關心更多資產配置的整體大問題。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