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按揭

債券可以解決流動性問題。撇開通過買賣得利的誘因不談,投資者購買債券的動機或許是節減銀行存款的利息開支。

負利率按揭去年問世,由丹麥日德蘭銀行(Jyske Bank)承造,可謂前所未有。這意味着假如向此行申請按揭貸款,非但不必償付利息,銀行反倒會給予利錢。該產品為何可行?丹麥負利率按揭的運作模式如下:該國負利率狀況持續,國債孳息率約莫-0.6%,日德蘭銀行遂發行息率為-0.5%的債券(買入者須向銀行支付利息),再以同樣的利率提供按揭貸款,也就是說,銀行將債券持有人繳付的利錢傳遞到按揭客戶,銀行則透過手續費(比方說0.3%)的形式獲利。

負利率債券需求從何而來?

關於負利率債券,不少人百思不解,何以投資者願意購買?原因歸納如下︰首先,買入債券不代表投資者須一直持有直至到期日,在此之前仍可轉售得利。正值減息年代,息率愈低,債券價格就愈高,所以降息後持有者可在二手市場出售債券賺取價差。另外,債券價格與利率的關係不是線性,而是凸性(convex),意思是債券價格在減息時的升幅超越加息時的跌幅,故投資者於降息時期購入債券,利潤可能更為豐厚。

再者,債券解決流動性問題。撇開通過買賣得利的誘因不談,投資者購買債券的動機或許是節減銀行存款的利息開支。從小市民的角度而言,假若銀行索要利息,其中一種規避費用的方法是將存款轉移到家中的保險櫃。唯此計並不適合大額存戶、機構投資者和公司,理由是涉及的款項動輒上億歐羅,試問該存放何處?而且,相對於個人或小存戶,銀行更加容易向大額儲戶收費。既然無論買債還是存於銀行均無從免除利息支出,這些存款者唯有兩害相較取其輕,選擇利息較少的一方,以丹麥為例,銀行利率是-0.6%,債券的僅為-0.5%,後者自然相對易於接受。有見及此,丹麥對存款額逾110萬美元的客戶訂定的利率是-0.6%,逼得這類儲戶別無他選,必須繳納利錢,否則他們寧可繼續將資金擱置在銀行,大不了放棄利息收益罷了。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