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跌跌不休 中國豬企慘蝕入肉?

中國是全球最大豬肉消費國,新年節慶,冬天禦寒,本都離不開百搭的豬肉。根據國家統計局CPI市民消費價格指數,2023年12月豬肉價同比跌幅高達26.1%,食豬者真開心,養豬者債務增,虧本誰來填氹?

有數據指全球一半肉豬都是進了中國人的肚子,根據國家統計局市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豬肉價同比跌幅不絕。本來受節日效應影響及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增加,2024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3%,已連續兩個月上漲,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0.3%,農村上漲0.2%;食品價格上漲0.4%,消費品價格上漲0.2%。

不過,細看食品價格明細,豬肉價一欄跌跌不休,翻查中國CPI,豬肉價同比跌幅不絕,2024年1月同比跌幅17.3%,2023年12月跌26.1%,11月跌31.8%, 10月30.1%,9月跌22%。如果追溯到2022年上半年,一樣慘淡,5月跌21.1%,4月跌33.3%,3月跌44.4%,2月跌42.5%,1月跌41.6%。

中國豬價連跌七季,食豬者開心,養豬者有苦自己知。(Shutterstock)
中國豬價連跌七季,食豬者開心,養豬者有苦自己知。(Shutterstock)

非洲豬瘟後產能過剩

2021年,非洲豬瘟病毒升溫,回顧香港政府新聞網,2021年2月豬場發現非洲豬瘟病毒,所有豬隻全銷毀,一隻不留。中國生豬養殖業在遭豬瘟蹂躪之後恢復供應,兩年內產能回升至2023年5794萬噸的高峰,呈現供應過剩。國家為了振興經濟,刺激肉價,發改委2023年三度宣布採購豬肉作為國家儲糧。

盡管有國家隊出手,但據彭博社報道指,豬肉價格比1年前下跌約20%,但銷量也比兔年節慶前縮水了逾3成。德國之聲引述該項消息稱,這意味着消費者收入減少,幫襯時荷包緊縮。6日有台媒引述農業部防檢署負責人指,中國肉製品檢出非洲豬瘟陽性率,高近1成,是風險最大來源國。這些都是不利因素。

中國生豬產能全面恢復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低位徘徊,主要原因是由於供給充裕。 2023年,全國豬肉產量高達5794萬噸,僅次於2014年的5821萬噸,「各季度均呈現明顯的供給過剩」。為提振價格,中國國家發改委去年三度宣布採購豬肉,作為國家儲備。

中國人養豬歷史近萬年,但據說自明朝起,豬肉才成為中國人桌子上的主食。(Wikimedia Commons)
中國人養豬歷史近萬年,但據說自明朝起,豬肉才成為中國人桌子上的主食。(Wikimedia Commons)

中國人無豬不歡,始於明朝

今天餐桌上無豬不歡的中國人,據說自明朝開始才以豬肉即是白肉作為主食,但在近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國人就開始馴化野豬,在廣西桂林土地的文物當中,就曾發現家豬的豬牙及頜骨。

中國人對豬肉的喜愛,由來已久,蘇軾就曾以《豬肉頌》誇讚:「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可見豬肉本是平民之食,上流社會嫌棄其價廉而不愛,但民間高手如蘇軾則懂得如何將之烹煮成讓人垂涎三尺的上肉。豬肉多年來餵飽了中國十數億人口,發展出多種名食菜譜,實在功不可沒。

有內地專家預計第二季豬價將止跌回穩,下半年有望微升。下一步應該走價值鏈管理,研發如何提升豬肉的產業鏈,讓質與量俱進,實現中國人飯碗裏裝的不僅是中國米與中國肉,還要是靚米與上肉,讓中國人人溫飽,過好活力龍年。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