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土地供應不足,令樓價居高不下,貧富懸殊的問題令社會發展舉步維艱。團結香港基金認為,香港的發展已走到臨界點。經濟低迷正是推動基建發展時機,填海造地可為經濟復甦注入動力。因此,團結香港基金周四(4日)舉辦「團結卓爾論壇」,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擔任論壇特別嘉賓並致辭,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胡應湘以「填海解密 解香港之急」為題主講,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及院長資深顧問陳家強教授、華懋集團行政總裁蔡宏興、hpa何設計主席何力治等出席論壇。
黃偉綸表示,填海是唯一真正新增土地來源的方法,改劃用地、新發展區以及收回棕地在内的其他方法,並沒有增加土地總量。相比其他方法,填海對市民活動的影響相對較小。
他表示,香港目前有6%土地由填海得來,加上機場三跑項目、東涌擴展區以及其他小型項目,預計填海土地比例在兩年内上升至7%。即使將交椅洲填海約1000公頃、龍鼓灘以及屯門西填海共約440公頃等大型項目計算在内,香港的填海土地比例在10多年後仍不超過9%,相對澳門及新加坡為低,反映特區政府向來審慎考慮填海。
陳家強倡發行基建融資債券
胡應湘在致辭時指出,大嶼山位處淺水域地區,具地理和交通優勢,適合規劃及建設成另一個中心商業區、住宅區,能充分解決香港的土地需要,是非常具效率的基建。
他又指出,大嶼山是九龍、香港島、元朗、屯門、深圳等地區的中心點,可連接數百萬人,極具交通優勢。
陳家強教授表示,要推行像「明日大嶼」這樣的大型發展項目,政府有很多融資方法。他建議發行基建項目融資債券,以及與民間機構如港鐵合作,更好地運用市場的力量以控制成本及分擔風險。
蔡宏興指成本高唯長遠值得
蔡宏興認為,「明日大嶼」的成本雖高,但香港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此等大型基建項目,長遠改善整體市民生活質素,創造宜居環境,讓大部分人受惠。
何力治則指出,穩定的砂供應對填海工程十分重要,建議當局參考鄰近地區由不同途徑覓得砂資源,正如解決土地問題亦需要多管齊下,不能依靠單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