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一本小書叫《誰搬走了我的乳酪?》(Who Moved My Cheese?),風靡一時,洛陽紙貴,更能登上各大中英文的暢書榜。幾個月前,我參加的讀書會也選了看這本書,心感奇怪;因為薄薄的小書,不消兩小時便看完,內容又很簡單,只描寫兩隻性格不同的老鼠,在迷宮裏的一角本有許多美味可口的芝士,不知何故,一夜消失。其中一隻不斷死守和思考消失的原因,怨天尤人。另一隻卻很快便接受了現實,知道守株待兔也是無濟於事,所以牠便四出尋找新的芝士。結局當然大家都一定猜到,善於應變的老鼠得到芝士,得到快樂,得以生存;不懂得應變那隻日漸消瘦,最終都要改變,否則只會坐以待斃。
世事多變 隨遇而安
那次的讀書會令我喜出望外,各個書友都可以借題發揮,訴說自己的親身經驗;自己曾經如何處變不驚,如何轉危為機。回顧自己的人生,許多際遇難定是好是壞,有時遇上困境也不一定是件壞事,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相反好事也會變壞事,就如老子所說的經典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根據我50年的經歷,世事每多禍福相倚,所以我們不必過份悲觀和樂觀,最佳的心態是取其「平常心」和「中庸道」,凡事只有隨遇而安,隨機應變便是。
人類不斷進步,特別是科技的超速發展,人工智能年代已到。AlphaGo戰勝了人類的圍棋世界冠軍一役,已為人類的智慧敲起了警號。日後人工智能所生產的發明如智能機械人等必定會將搶走許多人的芝士及打破無數人的飯碗。其實學者很早已預計到人類終有此一日,許多職業和工種都會消失或被淘汰。面對科技的大潮,我們做隻抱殘守缺的老鼠,還是做積極求變的那一隻呢?
《易經》智慧 審時度勢
求變(making change)和應變(responding to chnage)是領袖的價值所在,但如何適時而變,處變不驚;以致機構和人愈變愈好,不是愈變愈差,那就是智慧。中國的《易經》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被喻為群經之首,主題就是變和應變,很值得參考。而且絕對可以應用,不是純粹的占卜和迷信,而是集合了無數先賢哲人的智慧。其實有許多人對《易經》都有誤解,主要有兩個極端。一是認為《易經》太艱深太難明白,語言晦澀難懂,字不識讀音,更不懂得解,無從入手,所以放棄閱讀和學習。另一個極端是以為《易經》很古老很不科學,故唾棄之,不屑一顧。
其實《易經》是總結了宇宙、國家、社會及人所變化的規律,包括天地人。要「知變」就要知時和知勢,要「應變」就要了解人性,懂得義理;「知時」其實就是萬事萬物的演變規律,事情的發展大都有一定的規律。只要知道過去,了解現在,就可以預計將來,這就是所謂的「勢」,形勢和時勢。簡單來說,是天「時」,地「利」和人「和」三大因素的結合。
以大眾的福祉為重
天時是整體,全局的發展;地利是某一處地方的獨特環境變化,人和就是組織的人心。三者以人心最難測,但也最重要,人心所向,做事便順利暢通,所謂政通人和。相反,人心背向,人人反對或陽奉陰違,都成不了事,但如何可以得人心,得天下呢?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意思是領袖要以大眾的福祉為重,人民最重要,如水一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易經》是非常有趣的符號學可堪回味,千變萬化,無所不包,但最基本的單位是爻,分陽爻一和陰爻一一,三支爻合成一卦,共成為八卦。八種不同的基本組合,各有不同的代表;兩個卦互相組合又會衍生為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可以說成64個scenerios情況,每一個scenerio,又有六條爻,可以說成階段,由初爻到上爻每個階段有其關連又有其發展,互相影響。所以,除了基本的「內卦」「外卦」,還有其中各爻互換和倒轉形成的卦,所謂的「錯卦」和「綜卦」等,可以說是錯綜複雜,變化的困難在於他常變,看到同一個卦象,不同人有不同的演繹。
筆者認為求變或應變是管領的核心,西方的理論不夠精妙,歸納不出一些通則;但《易經》的理論卻非常精心奧妙以天地人三者的考慮,從多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極為精密周全。有人說《易經》的卦象並不科學啊,很神秘,令西方管理人難以接受和理解。但《易經》是術數派,占卜派和義理派三大類,從數、象和理三方面去分析或預測事情的發展。一般而言,「善易者不卜」,要靠義理才能成事,那神秘的占卜只佔一成,不影響大局,但什麼是「義理」呢?那就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了。春秋時代,諸子百家,儒道墨法等都要從《易經》中吸取養份。
筆者對《易經》是有興趣的,但還沒有太大的智慧或很多時間去鑽研。不過,也可介紹一本好書給大家,那是國學大師陳湛銓寫的《周易講疏》。另外,對一般人來說六十四卦太多太難,但大家可從乾和坤兩卦入手,而且認真看下去,可以看出其趣味和道理來,不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