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一名留學生或在外國居住多年的人,已能流暢地用英語與人溝通,然而,一旦要用英文寫作,仍是戰戰兢兢,擔心錯漏百出。詹德隆認為,這源於不學文法,不明白英文脈絡,沒有架構。由此可見,掌握準確的發音後,並不代表能綽綽有餘地應付英文,仍要持之以恒地學習文法和用法(Usage)。
學習文法的重要性
詹德隆說 “If phonetics is the foundation, grammar is the superstructure.” 比喻拼音為地基,文法為地基上的建築物,反映學習發音後,已為英文打好地基,繼而可興建上層的建築物,鑽研文法,務求準確地表達訊息。
還有,若要了解文法,必須學會分辨不同的詞性(Part of speech),例如:形容詞(Adjective)、介詞(Preposition)、動詞(Verb)。由於每一種詞性也有獨特的使用規則,只要有一個詞語出錯,便會改變全句意思。
使用形容詞的注意事項
使用形容詞之前需想清楚希望表達的程度,並且要注意名詞和動詞均可作形容詞。詹德隆提醒聽眾,形容詞並非只可表達三個程度,而是可表達五個程度。他以 important 一詞為例,解釋有 most important, more important, important, less important, least important 五個程度。當中以 most important 表示最為重要,least important 表示最不重要。此外,名詞可作形容詞之用,例如:colour photographs,當中的colour既是名詞,亦可作形容詞使用。除此之外,動詞可作形容詞之用,例如:a spoiled child,當中的 spoiled 便作了形容詞使用。
使用代名詞的重要性
藉着故事,詹德隆解釋使用代名詞的重要性。該故事發生在醫院,有一個病人躺在床上,口吐白沐。主診醫生看到病人後,懷疑他誤服藥物,於是問他 “Who gave you the medicine?”(誰給你藥物?)。病人說, “He did.” (他給我藥物。)在病房中有三個護士,醫生便立刻找第二個護士。因為第二個護士是一個男人,其他的護士則是女人,所以只有第二個男護士與代名詞中的 “He” 相符。反之,若使用廣東話,只會變為「佢俾藥我。」(他給我藥物。),難以分辨「佢」是代表男性或女性。由此例子可見,英文的代名詞非常重要,使英文比廣東話更能清晰表達某些意義。
介詞能影響全句意思
介詞只佔句子中的一字,看似微不足道,但是一旦使用不當,便能改變整句的含義。下列兩句均符合文法,除了介詞的不同,其他的字詞均相同,卻含義各異:
I spoke to him.
I spoke with him.
第一句的含義是單向的對話,即一人與另一人不斷說話,而另一人則沒有作回應。反之,第二句則是雙向的對話,反映兩人說話的情況是有來有往的。因此,介詞均有着特定的用法,而且多置於名詞和代名詞之前。
動詞帶出時間性
動詞的功能在於讓人明白一件事情是發生在過去、現在、將來。詹德隆說他曾觀看一套舞台劇,該劇將舞台分為三部分,代表過去、現在、將來,每當演員講述將來的事情,便會站到代表將來的部分。透過這個故事,他希望讓參加者明白動詞能帶出時間性,這是英文的獨有之處,而中文對時間則缺乏明顯的區分。
再者,使用動詞時需注意主動詞(Main verb)與 Bare infinitive 的關係。使用 Bare infinitive 時,即使在一句句子中有兩個動詞,仍能合符文法,例子如下:
He helped me finish my homework.
I watched her get into the car.
She had him come over.
I saw him steal the bag.
We let him buy the drink.
She made him do it.
上述句子中,用底線標明的詞語均是動詞,反映使用 Bare infinitive 時,一句句子可有兩個動詞同時存在。
若你已能掌握時式的運用,可嘗試學習假設法語句(Subjunctive mood),因這種語句是透過運用不同時式,繼而帶出不同含義。
If it rains, I will not go out.
If it rained, I would not go out.
If it had rained, I would not have gone out.
上述句子的用字相近,其相異之處在於運用不同的時式,引致含義各異。第一句是假設可能下雨,便不會外出。第二句是指雖然假設會下雨,但是沒有預期真的會下雨。第三句是帶着後悔的語調,並且已經外出,故此說出假如會下雨,我不會外出。由此可見,轉換時式,便會引致含義不同。
港式英語常致詞不達意
因受到廣東話的擾亂,導致我們常將廣東話翻譯為英文。下列深色的句子便是一些將廣東話翻譯為英文的例子。
The ticket is produced. (Please take ticket.)
Please do not step into the gap. (Mind the gap!)
You can call me Jenny. (Please call me Jenny.)
藉着上述的例子,詹德隆希望聽眾明白英文與廣東話之間的差別,不能將廣東話的說話方式代入英文。
看電影學諺語
英文諺語的含義是隱含的,不能從字詞的表面含義反映。下列句子是一些諺語的例子和其含義。
You are having me on. (你玩我?)
What is he after? (究竟他想怎樣?)
You have to think it through. (你要想透這件事。)
The numbers don’t add up. (不能自圓其說。)
I can’t make him out. (我看不透他。)
從上述的例子可見,由字面解釋上述諺語,只會扭曲其意思。若希望學習諺語的意思,詹德隆建議多看電影,從電影中的情節鋪排,便能明白諺語的含義。
總之,縱然英文在讀、聽、說的層面已達爐火純青的程度,還要苦學文法和了解英文的用法(Usage),才能在寫作上更上一層樓。
!doctype>詹德隆簡介
曾主持多個電台及電視節目,包括香港電台著名的《聽歌學英文》及亞洲電視英文時事評論節目 Newsline。他早年加入英國廣播電台,1976年回港,先後在香港無線電視、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總商會及新鴻基證券集團任職,八十年代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社長。詹氏撰寫的文章不計其數,主要發表在《南華早報》及《信報》,並著有社會文化政治評論集《中通外直》多冊,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