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話劇一年上演300多齣,1000多場,堪成為戲劇之都,可登上世界戲劇發達城市三甲。台灣林懷民羨慕香港演藝資源,要把雲門舞集搬來香港,然而此地80個活躍劇團,九成半卻叫苦連天,不停說堅持不下去。香港劇場生態其實表面風光,內裏窮困。
本地劇壇經營難 重演有生機
香港劇壇苦在場地不足。每齣戲只能演一星期,即五、六、日3天4場而已。1場200至400座位,全場爆滿也只有1千多觀眾,其中8成觀眾買全票,2成買折扣票或持免費票,劇團收入多少,大家心中有數。
香港各劇團要重演一齣話劇才算有較佳收入。不過,重演也沒有多少利潤,因為照樣要付微薄酬勞給所有台前幕後人員,更慘的是布景費也要再付一次。此乃因為香港貨倉租金昂貴,大部分劇團不能儲存布景,每次演出後,要現場打爛布景,將之拋棄。一年後,某劇在另一劇場重演,布景便要全新搭建。
洩氣話不多說。改談2014年夏、秋季話劇重演的喜訊:非常林奕華的《夏日兩堂愛情課》在文化中心大劇院重演,票房滿意,而糊塗戲班在藝術中心再做《笑之大學》,一票難求。
香港報章有刊登劇評,但通常起不到催票作用,因為文章見報時,戲已散場。本文談談三部近期重演的話劇,也旨在留個紀錄而已,並不期望錯過首演的觀眾,會動身去買票補看。
《都是龍袍惹的禍》演活歷史
潘惠森編劇的《都是龍袍惹的禍》,寫晚清慈禧寵信的太監安德海,劉守正混身解數飾演,妬忌他的人將他入罪,並逼慈禧下殺令。潘惠森梳理清朝歷史脈絡,簡潔易明,而劇中多金句,以古諷今,觀眾易吸收。
潘惠森描寫多個角色生動活潑,山東巡撫丁寶楨有趣,陳淑儀演得維肖維妙。他擅長燒菜,其中一道炒雞肉後人讚賞為宮保雞丁,觀眾看到流口水。
這部原創劇會在中國戲劇史上佔一席,因為潘惠森拿着解剖刀,把紫禁城內的人際關係剖析清楚,讓觀眾明白那家人的內部鬥爭怎樣影響全國老百姓。香港觀眾看此劇,也會聯想到今天自身情況。
《野豬》反映今日媒體生態
香港優秀編劇還有莊梅岩,四度獲香港舞台劇本獎,其作品經常重演。剛在7月,康文署支持同流劇團重演她的《野豬》,我得以補看。
該劇有五個角色,四個是報紙人,帶出今天香港媒體自我審查,每段戲甚至每句對白都觸動神經。該戲也包含四段男女複雜的愛情關係。政治內容與男女私情問題纒在一起,劇情豐富,張力亦強,既好看也夠重量。
《野豬》乃2012年香港藝術節特約製作,首演導演甄詠蓓,演員有廖啟智、黃子華、陳敏兒、林嘉欣、翟凱泰。這回重演是全新班底,導演鄧偉傑,演員陳永泉、關寶慧、陳康、蒙潔、梁子峰,皆表現得貼近今天香港報館的現實情況。
《教授》探討香港現況及前景
中文大學五十周年校慶,編劇莊梅岩和導演陳焯威皆為中大校友,連同香港話劇團,合作話劇《教授》,把今天香港社會當前嘈音和大學理念危機搬上舞台。該戲9月中在理工大學重演。
劇中講到梁振英治下的香港,學生參與社運示威,被警方拘捕和控告,家長和教授如何反應。該劇又觸及本地大學追求經濟效益,大學老師合約要逐年評核,而所依據標準是在國際學報上刊登論文的數目。
奪得四屆香港舞台劇最佳劇本獎的莊梅岩,善用理據,巧妙表達此時此地迫切的問題:香港成為中國窗口,應強調政治、經濟還是其他方面的優勢?又討論大學走產業化道路,會否破壞教育理念?
劇中有寫教授與妹妹爭吵,針鋒相對,句句到肉,莊梅岩描繪香港現況,精采!
陳焯威帶領眾多演員活現中大校園裏的師生,亦功不可沒。
《教授》逼真呈現今天香港核心的頭痛問題,結局卻溫情,洋溢正能量,這是香港創作的特色,可以理解。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