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民主派初選的機和危

觀乎馮檢基的初選表現、近年參選的成績及引起的負評,他會是建制派對手的最佳助選團。

不同政治立場的民主黨派成功達成協議,為決定誰出選3月份舉行的九龍西及新界東兩區立法會補選進行初選。計算方法包括為參選人進行民意調查、實體投票及組織投票。星期日的投票有二萬六千多人參加,較預計的8,000人多兩倍,反應理想。

在新界東,曾任立法會議員並長期在地區工作的范國威,在實體票站取得8,000票(近六成得票率),壓倒工黨及民主黨支持的郭永健和曾積極參與佔領行動的前學生領袖張秀賢。在九龍西,被DQ的前立法會議員姚松炎拿到近八成的實體票,而資歷最深、近年屢戰屢敗的馮檢基的得票率為16%,民主黨的袁海文得票率則低過5%。此外,民意調查結果亦顯示范國威和姚松炎的支持度遠遠拋離對手。假如民主派只由他們代表參加補選,憑姚松炎的悲情形象和范國威的地區表現,他們有很大機會勝出,奪回被DQ議席。

民主派應重新思考後備方案

然而,近年香港政治愈來愈詭異。例如,由上次立法會選舉開始,參選人須簽署遵守一國兩制、《基本法》的確認書,而有人即使簽了也被選舉主任裁決為不可信而取消其參選資格。在3月的補選,姚松炎因有DQ前科而被取消參選資格,完全有可能。事實上,已有建制人士表示姚松炎在今屆立法會期內也沒有資格參與補選。

根據民主派初選協議,如勝出初選的參選人因被政府取消資格,在初選排第二的參選人便補上。換句話說,假如姚松炎再次被DQ,馮檢基便可代表民主派出戰。觀乎馮的初選表現、近年參選的成績及引起的負評,他會是建制派對手的最佳助選團。這個微妙之處,相信逃不過建制派的法眼。民主派更應該重新思考後備方案。

再說另一個危機。民主派的初選協議只是君子協定,民主黨、公民黨等大黨當然不會違約,另外派人出選。不過,香港從來不缺少以爭取民主為口號的人。上屆立法會選舉便出現數位無取勝機會,被指?票的民主鬥士。在今次補選,建制派已協調每區只出一人,而民主派經過得來不易的初選後,依然要面對多個打出民主旗號的對手。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王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