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青年交流活動

青年人不笨,知道自己只是活動布景板,並非主角。

在內地,沒有人談論青年問題。在香港,青年問題經常是熱點;自從出現了港獨之後,青年更是個大政治問題。

青年本來沒有問題

我從年青時便堅決認為,青年沒有問題,問題都是老年人弄出來的,而以當年的標準,30歲便已經很老的了。

青年人當然有他們獨特的問題,例如出豆豆,但這不是我們說的青年問題。我們認為是青年問題的,如身份認同之類,你只要看看反對派遊行的參與者年齡分布,便知道這肯定不是青年問題。

身份認同問題是成年人社會炮製出來的,今天蔓延到青年人中間,弄到草木皆兵,一些庸醫便診斷為青年問題。這是誤診,誤診便自然開錯藥方,病情只會惡化。

社會有問題,才會出現所謂「青年問題」。歸根究柢,社會問題得到解決,所謂「青年問題」也會消失。急則治其標,所謂「青年問題」我們也不得不對付,但我們一定要清醒,這些只是病癥,病癥被壓抑,表面上是消失了,只要病源還在,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早晚還會復發。問題是我們每年投入以億計的巨大資源,為數以萬計的青年大搞一些交流活動,基本上沒有效果。

還有那三幾個港英年代遺留下來的御用青年社褔機構,如青年協會、遊樂場協會等,特區政府每年給它們定額撥款以十億計,結果只養了千百個反政府的社工,並且成了港獨溫床。

青年人不笨

現在讓我們解剖一下青年與內地的交流活動。這些活動通常由學校或NGO申請,結果是某一撮青年貴族、優秀學生等年年都有交流,甚至超過一次交流的機會,大部份青年則永遠無緣參加。

客觀的事實是,今天不少本科畢業生沒有回鄉證。那即是說,他們從未跨過深圳河,也從沒有這需要和意欲。這些交流活動的指定動作是拍集體照,許多時行程表上的一些景點,也只是下車拍了集體照便走。青年人不笨,知道這是要回去交差。

交流活動的高潮是高官接見,拍照,宴請。到時必然會冒出幾個從未出現過的人,成了活動的焦點,之後,這些人又會全部失蹤。

青年人不笨,知道自己只是活動布景板,並非主角。而接見、拍照、宴請等,對他們來說不但毫無意義,而且很不自在。對他們來說,大型宴請,倒不如在小店喝啤酒,品嘗當地民間風味。

對年輕人來說,交流團等於是廉價或免費旅遊,這些討厭項目,與強逼購物沒有分別,是可以理解的必要之惡。反正回港之後,便沒有人跟進,一切如常。不過慢慢下來,一些青年貴族精英,已經心領神會,懂得趨炎附勢,頻繁出現於熱鬧場合,跟名人一起拍照,擺在社交傳媒中。這樣做自有好處,而且之前有些人已經藉此上了位了。

大家不妨比較一下香港藍絲與黃絲青年放在Facebook和微信朋友圈中的照片,分別是很清楚的。黃之鋒的照片,很少是集體的,而他明顯是主角,連褓姆都見不到。

如你是年輕人,特別是有能力、有志氣的年輕人,你會選擇誰做你的角色模範(role model) ?

而我們所吸引到的,是什麼年青人?

劉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