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茂波發表《財政預算案》當日,我去了亞視做現場評論員,而且是獨腳戲,不過有兩名亞視同事幫手,給我預備了足夠的資料,在完畢之後,兩名亞視同事問我給這份預算案幾多分,我唔知道,幾多分合格就是幾多分,換句話說,這是一份合格的預算案,我相信大部分基層市民不同意我的說法,因為政府派少了錢,甚至連退稅退差餉也減少,大部分學者對於這份預算案亦不會給予合格分數,因為這是一份沒有遠景的預算案。
財爺發表財政預算案之後,有記者問我,預算案中陳茂波話預留200億購買60個商場,給予政府作公共服務之用,而記者引述消息人士話那60個是大約3000至4000呎的死場,記者問我意見,我話絕對不可能,政府這樣做想唔令到樓價飈升都唔得,以這個價錢,大約是每呎10萬元,但唔好忘記,政府買的是死場,並不是大街大巷人流又多的舖位,我相信這是假消息,通常小道消息都不會是真的,我認為政府應該澄清一下,無謂令市民誤會,或者,每個商場大約3000至4000平方米,這就合理得多。
「死場」作公共服務 各有得益
昨日,不少地產界人士表示,預算案指出新增土地所能夠建造的單位大約有1.5萬個,大幅低於需求,樓價想唔飈升都唔得。我覺得很奇怪,在林鄭的《施政報告》中已經表示,公私營房屋數量會由6:4變7:3,既然私營房屋供應比例減少,土地供應減少是正常,有什麼好大驚小怪,而大家好似唔知道,政府所提及的公私營比例是以政府推出的土地分配,地產商的農地並沒有計算在內,政府是預留空間給有農地的地產商補地價後改變用途,這方面的數量可以很大。事實上,不少補地價的事正在進行中,政府一定有相當把握,才會大膽改變公私營比例,《財政預算案》並沒有提及,或者陳茂波刻意不提及,以免影響樓市。
在政府與地產商商討補地價的時候,那些死場或者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如果雙方在補地價上有距離,地產商可以用那些死場來搭救,在地產商來說,那些死場根本沒有作為,在政府來說,當買入那些死場作公共服務之用,一家便宜兩家着,不過,我並沒有聽到有專家談論這個假設性,老實說,有多少失望。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