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4月2日(周四)晚上「港大抗疫」直播節目中,強調新冠病毒疫情下,市民應戴上口罩,洗淨雙手,隨身攜帶酒精消毒液和保持社交距離。
無症狀感染者 仍有可能播毒
此次直播由紐約石溪大學客座教授 Sree Sreenivasan 主持。Sreenivasan 教授在美國紐約透過 #askHKUMed #HKUCovid19 的標籤蒐集來自美國、英國、澳洲、馬來西亞、菲律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提問。由香港大學科創習新(Technology-Enriched Learning Initiative,TELI)提供直播技術支持。
Sreenivasan 問袁國勇,為了應對新冠病毒疫情,各國政府已在實施隔離政策。戴口罩和其他相關措施在控制和減輕疫情方面能起什麼作用?以下為問答主要內容:
問:病毒感染者是否可以通過戴口罩以減少將病毒傳播他人的風險?
答:這是肯定的。沒有症狀或沒有發燒的感染者亦會傳播新冠病毒。當被感染的人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時,會通過飛沫或氣溶膠傳播病毒。正確佩戴口罩,便可阻止含有病毒的唾沫粒子向外擴散。佩戴外科手術口罩最基本的作用,是防止潛在的感染者傳染他人或在環境中不自覺地傳播病毒。大家都明白,病毒會隨着飛沫傳播,而病毒附在不同材質的表面上,可存活相當長的時間。即使戴口罩的人已被感染,最起碼也可以防止病毒傳染他人,同時防止未受感染的人受到感染。
問:未受感染的人戴了口罩便可防止感染嗎?這是爭議的焦點。
外科口罩足夠 不必使用N95
答:我們知道,外科手術口罩不能完全阻隔小於0.5至0.1微米的新冠病毒粒子,但我們也知道,多數情況下,體積大的粒子含有較多病毒,對人體的危險性較大;1個病毒粒子不足以造成感染,但40至200個病毒粒子,經由口、鼻、眼睛傳入人體,便足以造成感染。因此,佩戴外科手術口罩能夠保護自己不受感染。最重要的是,即使沒有症狀的人,也可能已受病毒感染。只要戴上口罩,便能夠避免危險,尤其是能夠避免他人,例如家人或一起工作的同事受到感染。尤其是在人口密度十分高的香港,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空間相對狹小,在工作地點戴上口罩是十分必要的。有時候,即使在家裏,若有疑似感染的症狀,也應該戴上口罩。
問:是否只要大量人口戴上口罩,就可以把疫情控制住?
答:從香港的情況來看,我們相信廣泛應用口罩是非常重要的。人口密集、空間細小,加上每日跨境往來的人士約有5萬,或會從內地或海外輸入新冠病毒,香港應對流行病的壓力沉重。無論有無症狀,廣泛戴口罩都可起到防止病毒傳播和自我保護的作用。因此,戴口罩的措施在人口稠密的香港,效果很明顯。另外,在香港,戴口罩亦是文明的表現──你戴上口罩,人們會認為你有防疫意識,是一個負責任的人。
問:外科手術口罩和N95防護型口罩有何不同?
答:大部分外科手術口罩由三層物料組成,外層防液體飛濺,中層阻擋病菌,內層吸收濕氣和水分。外科手術口罩可以過濾5至10微米的較大顆粒,即空氣中大部分的懸浮粒子。N95口罩可過濾體積小於1微米的粒子,是更高效能的口罩。然而,佩戴N95口罩前,要進行面形配合測試(fit test),且由於透氣度較差,戴久了會覺得呼吸不暢。一般來說,外科手術口罩已足以應付所需。
防護物品不足 應先供應醫護
問:為何大多數西方人仍抗拒戴口罩?用什麼材料製造口罩會比較好?
答:經過2003年「沙士」(SARS)的慘痛經驗,帶給香港人許多教訓:首先,在一個高密度人口的城市,公眾地方通常很擠迫,很難達至6呎的有效社交距離,戴上口罩保護自已不失為一個辦法。另外,我們也從傳染病流行的歷史汲取教訓,例如流感。經過系統分析,外科手術口罩對於減少社區傳播是有效的。
在香港,勸喻大家戴口罩比較容易,但西方人的觀念大不相同,他們認為病人才會戴口罩。但在目前的情況下,疫情正在迅速發展,為己為人,在公眾場所有需要戴上口罩。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US CDC)建議人們戴口罩,我認為是明智的決定。
我建議最好是買到標準的外科手術口罩,如果買不到,布口罩也可應付一般需要。一般來說,布料愈厚,阻隔作用愈佳。
除了戴口罩外,按照適當的步驟洗手也很重要。另外,隨身攜帶含有70%酒精的酒精消毒液,以便在沒有洗手設備的場合清潔雙手。
問:現在美國的情況,似乎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為什麼?
答:我認為口罩供應短缺是一大問題。若政府官員主張戴口罩,但供應卻跟不上需要,便會有困難。我想說,如果你真的要保護人民,卻又告訴他們戴口罩對病毒起不了什麼作用,這沒有道理,只會予公眾混亂的訊息。我想這個教訓是我們必須記取的:要告訴人民完整的真相,而不是顧左右而言他。要告訴人民,防護物資未能滿足所有人需要,首先得供應醫護人員。
人人做好防護 隔離應可放寬
問:在歐洲,很多人都希望短期內能夠結束隔離,您認為戴口罩能令當局放寬措施嗎?
答:這是個好問題。我相信經由傳媒和社交媒體廣泛報道戴口罩的必要性,以及民眾普遍接受後,大家戴口罩,應可減少旨在增加社交距離的隔離措施,因為戴口罩本身就是為了增加社交距離。我相信教育和說服應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
問:美國確診數字不斷增長,您會建議美國總統特朗普,未來幾天應該做什麼?
答:我認為最重要是嚴肅看待疫情,應該告訴民眾個人防護仍不足夠,告訴每一位美國人如何進行個人防護,包括戴上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特別要告訴年輕人,一旦出現症狀,即使是輕微的發燒,都必須留在家裏,戴上口罩,進行自我隔離,包括與家人保持距離、獨自用膳,直至康復為止。
疫情短期內不會消失,「戰鬥」可能持續一段長時間。我們曾檢查從湖北回到香港的市民,發覺只有4至5%的人體內有抗體,這意味着疫情仍有可能在社區內爆發,直至有效的疫苗研發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