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悲劇 悲劇行業

本港銀行第一季息差事後回想,可能已經觸及頂峰,簡單看看一個月的拆息水平,現時的0.46厘左右,一個月內跌了超過半厘,較4月初第二季開始期間,更大跌超過1厘。環顧全球好,本港好,銀行似乎是一個悲劇行業。

美國監管當局日前放寬部分沃爾克法規,容許銀行投資風險資產,消息令華爾街大行股價上升。沃爾克法規一直被指過嚴,兼且現屆政府一向傾斜華爾街,沃爾克已去,恐怕他當日的限制銀行風險活動措施,隨時會被逐一拆骨。

以為是對金融股的大喜訊,誰不知聯儲局公布對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後,亦加入限制銀行派息及回購股份的行列。公平而言,相比歐洲的決定,聯儲局對銀行的要求明顯來得寬鬆,息可以繼續派,但不能加派,並且在最少第三季內不能回購股份,至少不是一刀切的停派息要求。可是,雖然說是第三季生效,但字裏行間不難理解,局方已變相說明,疫情對經濟影響一日未消除,銀行派息政策也難望可以獲得鬆綁。

說回聯儲局的壓力測試,將經濟走勢分別假設為V、U、及W型,結果發現在最壞情況下,銀行的信貸虧損比率將升至10%,銀行業整體累積信貸虧損約7000億美元,唯沒有一家銀行會跌穿4.5%的一級資本比率下限。

銀行似乎是一個悲劇行業

的確,如果以7000億美元的數字去看,其實美國華爾街多家金融機構,早前為疫情合共所做的信貸潛在虧損撇帳,已幾乎是相差無幾,部分金融機構可能預留更多。由於十幾年前,雷曼出事後,美資行為首都進行了大量集資,從當年的決定看今日,似乎仍然產生吸收震盪的功能。

當年,很多銀行都要發優先股集資,現在優先股已不太時興了。全球劃一限制金融機構派息的做法,正面而言當然是為銀行預留更多資本,以美資行為例,派息水平就相當於一級股本的4%。可是,銀行股已沒有增長可言,投資者只是仍對收息有憧憬,但限制派息的因素,可能趕走更多股東,對以後金融機構一旦需要股本融資,這個因素影響是不容低估。這也可能是歐美監管當局的一刀切做法最負面的一環。

香港銀行仍容許派息,但港銀的盈利及信貸素質壓力,都似乎是未盡反映,其中金管局已經表明,銀行的信貸素質會再轉差。其實更值得留意的是息差表現,本港銀行第一季息差事後回想,可能已經觸及頂峰,簡單看看一個月的拆息水平,現時的0.46厘左右,一個月內跌了超過半厘,較4月初第二季開始期間,更大跌超過1厘。環顧全球好,本港好,銀行似乎是一個悲劇行業吧。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