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說十八:蠱卦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蠱卦由艮卦和巽卦組成,「艮」上「巽」下。「艮」是山,「巽」是風,所以說「山風,蠱」。
「蠱」字是一個會意字,像皿中有很多小蟲,甲骨文寫作
。這些小蟲,還不是只存在於皿中,如果有人放蠱,俗語說的「下降頭」,那些小蟲便會進入人體,在那裏繁息。引申為迷惑、蠱惑,也可做敗壞、腐壞解。這是蠱的第一個意思,是從字源來說的。「蠱」字的另一個解釋是「事」。《序卦傳》說「蠱者,事也。」這好像風馬牛不相及的解釋,怎會走在一起呢?原來「蠱」字,是「故」字的假借字,音與「故」字相近(借用同音或近音的字,稱為假借)。「故」是「事故」的意思,所以可用「事」字來解釋「蠱」字。《尚書大傳》有一句:「乃命五史,以書五帝之蠱事。」即「書五帝的故事」(王引之《經義述聞》)。《序卦傳》對「蠱」字的解釋是這樣來的。解釋這則《大象傳》辭,兩個意思都會用到。
「山下有風」與「蠱」有什麼關係呢?山代表一些有阻礙的地方,風代表氣流,這個聯想是很直接的。要是我們有一些地方,因有各種阻礙,空氣不流通,形成一個又潮濕又悶熱的環境,是不是很容易滋生蚊蟲呢?室內是這樣,山林沼澤的地方亦是這樣,放到社會環境中,亦可以作同樣類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香港的九龍寨城,因種種障礙,變成一片「三不管」的地帶,結果成為黃賭毒集中的罪惡淵藪,大家可以把那個地區聯想到一個皿中無數蠕動的小蟲嗎?俞琰《周易集說》說:「『蠱』之風則止於山下,為山所阻,而不能條達,故(《大象傳》)不言『行』而言『有』。……今夫山下有風,則木多滯淫而蠧生焉,『蠱』之象也。」俞琰比較了幾個包含巽卦(風)組成的卦,如小畜卦、觀卦、渙卦,發現它們的《大象傳》辭都用「行」字,表示風是吹拂流動的,唯獨這個蠱卦的風,不用「行」字而用「有」字,表示這是為山所阻而不流通的風。「山下有風,蠱」的象可以這樣去理解。
出現腐敗之象應如何應對
有了蠧蟲,便會有腐敗,有了腐敗,便會出現事故,即朱熹所說「山下有風,物壞而有事矣」(朱熹《周易本義》),「蠱」和「事故」便聯繫起來了。領袖們見到這個象之後,要有什麼作為呢?《大象傳》的提示便是「君子以振民育德」──使人民振作起來,自己培育起良好的德行。「振民育德」,即《大學》中所說「明明德」、「新民」。陳夢雷說:「振者,作興人之善,新民之事。育者,培養己之善,明德之事。……當『蠱』之時,風俗敗壞,由民之不新,民之不新,由己德之不明。故必有以振作聳動其民,而在己宜進德不已。此皆所以治蠱也。」(陳夢雷《周易淺述》)
一個社會,必定有一些政令不及的死角,這便是清風吹不到,而腐敗叢生的地方,為政者便要有所作為了,這就是「振民」。在傳統觀念中,統治者一定要是人民的榜樣,因此統治者的德行便重要了,因此要對自己「育德」。朱熹說「而事(治蠱之事)莫大於二者,乃治己治人之道也。」(朱熹《周易本義》),把這「振民」、「育德」兩件事,歸納為「治已治人」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