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票價值重現 「到此票遊」連結香港社區藝術

香港浸會大學區樹洪圖書館展出「到此票遊」,展出逾60幅分別由香港藏書票協會會員捐贈,以及由浸大視覺藝術院修讀「20世紀藝術」的學生為香港社區藝術品而設計的精選書票。

藏書票起源於15世紀歐洲,書本主人為了在書上標記擁有權,在書籍的扉頁上印有自己名字的小型版圖,於是便有了藏書票。由於這是歐洲貴族的標準,一般會加上拉丁文標記──EX-LIBRIS,意指「來自某人的藏書之中」。在上世紀30年代出現香港第一張藏書票,由於書籍的普及化,藏書票由「立票留名」的功能轉變為具藝術價值的收藏品,後於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興盛一時,更成立了香港藏書票協會。

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和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聯合主辦「到此票遊」,展出逾60幅分別由香港藏書票協會會員捐贈,以及由浸大視覺藝術院修讀「20世紀藝術」的學生為香港社區藝術品而設計的精選書票。

靈感來源《花樣年華》經典場景。
靈感來源《花樣年華》經典場景。
宣傳香港傳統文化。
宣傳香港傳統文化。
紀錄今日香港人所面對的景況——狹窄的居住空間與繁華夜色成強烈對比。
紀錄今日香港人所面對的景況狹窄的居住空間與繁華夜色成強烈對比。
製作靈感來源於紀錄霓虹燈在香港的歷史價值。
製作靈感來源於紀錄霓虹燈在香港的歷史價值。
東涌逸東邨的雕塑品。
東涌逸東邨的雕塑品。
來源於經典周星馳戲劇《食神》,配上默默為香港付出的地盤工人。
來源於經典周星馳戲劇《食神》,配上默默為香港付出的地盤工人。
靈感來源於東涌的一件藝術品。
靈感來源於東涌的一件藝術品。
浸大首任校長畫像。
浸大首任校長畫像。
運用托印技法,透過強硬的線條呈現九龍城寨的夜色。
運用托印技法,透過強硬的線條呈現九龍城寨的夜色。
靈感來自中環置地廣場的亨利・摩爾作品「尖環」雕塑。
靈感來自中環置地廣場的亨利・摩爾作品「尖環」雕塑。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