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營再拚也難贏

孫先生100年前為國民黨定下的奮鬥目標早已過時。藍營若繼續墨守,2300萬人自然不buy。但是,藍營能否提出切合台灣在資訊時代、以及對岸強勢下的願景,而又有切合實際的成就方案?

台民說,「愛拚才會贏」。藍營不能說不拚,卯力競選,執政那8年也很努力。但百年老黨,與時代恐怕脫節了半個世紀,既無願景,策見,也無執行力。更不幸的是,台民的主流已不再認同大中華的傳統,藍營再拚恐怕也不會贏。

不怕說,我大致讀過孫先生的《三民主義》。中學畢業那年,由於港大中中生冇份,出國冇錢,為求升大,遵父囑,在港報考台灣,取其學費廉宜、教育素質好,加上僑生報考可加分,相對容易入讀。

但除了中英數,僑生也要過《三民主義》關。但我讀教會學校,只講天國不講家國。臨時只好買本右派中學(當時最出名嘅係德明)嘅讀本,硬背兩天。不怕說,考場所見,甚至有人出貓(偷睇紙仔、互通有無)。我冇交白卷,但完全不記得答了些什麼。

事後幸獲錄取,亦即《三民主義》科過關。但其實,當時台灣希望多收僑生(當時好像主要來自港澳、大馬),以增加僑胞的反共向心力。因此,僑生申請赴台升大,錄取的分數顯著低過同校同科的本地生。不用說,台生很不高興,覺得僑生都是有錢(當時,港人的生活水平高過台灣)的籮底橙,講得難聽些就是不學無術的太保、太妹(台灣當年國語裏既飛仔飛女)。

孫先生百年前擬就的這些政治理念/願景,主要源自蘇共。當時,全世界的弱小民族都把1917年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革命視為擺脫列強、爭取獨立、邁向大同的明燈。(Wikimedia Commons)
孫先生百年前擬就的這些政治理念/願景,主要源自蘇共。當時,全世界的弱小民族都把1917年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革命視為擺脫列強、爭取獨立、邁向大同的明燈。(Wikimedia Commons)

但我畢業個年咁啱得咁蹺中大創校,於是留在港。去台灣的話,恐怕也會墊台生的底。

如今回想當年背過的《三民主義》,只記得:平均地權,節制資本,五權憲法、五族共和。

《三民主義》的適用性

孫先生百年前擬就的這些政治理念/願景,主要源自蘇共。當時,全世界的弱小民族都把1917年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革命視為擺脫列強、爭取獨立、邁向大同的明燈。孫先生基本上將蘇共的理念移植給國民黨。但不幸的是,孫先生1925年就病逝,未能目睹蘇共其後社經改革之弊。否則,我懷疑是否會堅持以《三民主義》作為國民黨奮鬥的目標。

以今天看,在資訊時代,需要平均的也許不是地權而是資訊權(例如:青少年與老年的IT能力就差天同地)。至於節制資本,現在大多數國家都有反壟斷法。五權則是將西方立法權裏的監察功能分拆出來。至於考試權亦即評核人才的權力,一般國家屬於教育和行業專科的範疇。孫先生特別關心考試權,大概因為自己生於清末,當時仍有科舉,而科舉束縛了國人的思想將近兩千年。今天誰也不會將考試權與其他幾大政治權力等同。

我僅僅記得的4點三民主義,台灣只有五族共和做得最徹底。現在原住民除了訴說歷史上漢人對其不公,就此刻的待遇看,應該沒有太多可complain的。但這個功勞,是否綠營做得比藍營多?綠營為原住民平反對自己有好處:自視為被潰敗來台的大陸省籍國民黨人欺壓的台民。因此,祖上閩南的台民與台灣的原住民都是國民黨的受害者,應聯手抗藍。

總之,孫先生100年前為國民黨定下的奮鬥目標早已過時。藍營若繼續墨守,2300萬人自然不buy。

但是,藍營能否提出切合台灣在資訊時代、以及對岸強勢下的願景,而又有切合實際的成就方案?

當然,不排除實踐的過程中需要與對岸有某種的聯繫,並非像綠營那樣,與對岸唯一的關係是切斷所有的關係。

原刊於作者網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崔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