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內地瀰漫一種說法,就是香港佔內地的國內生產總值愈來愈少,所以「不行了」、「被邊緣化了」、「重要性大不如前」,蔡冠深游走中外不同地方,對此說法極不認同,亦為此感到不甘心,認為香港不是旁人說得那麼差勁,所以他近來給自己的任務,就是把香港優秀的一面拿出來,以數字呈現香港的價值,讓內地、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香港的貢獻和地位。
訪問甫開始,蔡冠深就先拋出兩個數據,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中,香港佔52%,屬全國最多;中國透過一帶一路政策「走出去」,當中有56%的資金經過香港,充分反映香港的地位依然重要。雖然數據放在桌上,香港地位仍然受到不少質疑。他憶述早前出席一個論壇時,一名內地記者亳不客氣地問台上嘉賓:十年後,深圳會否超越香港?這位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語氣肯定地答道:「深圳進步得快,但香港非停滯不前,十年內都超不過,繼續是國家最開放的國際城市。」
避免惡性競爭、重複建設
他認為深圳的定位是「依托香港,背靠內地,面向世界」,之後不忘補充一句:「這是習主席說的。」那麼香港的定位呢?「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國家所需,香港優勢。」在蔡冠深眼中,香港、深圳兩地是姐妹城市,基本已經可以「同城化」,但具體如何做?他認為兩地基礎建設首先要做到無縫對接。至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蔡冠深坦言,在規劃過程中由於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會有不同的定位和利益考慮,所以他建議國家應該從整體角度把不同城市在大灣區的功能和定位分配好,避免出現利益矛盾,「讓大家顧全大局把事情做好。才可以避免惡性競爭,重複建設,以符合國家最高利益。」
在他心目中,最好中央有個統籌委員會去協調未來一系列的統籌工作,「特別是現在國家提出自貿區的概念,前海、南沙和橫琴怎麼跟香港對接很重要,而且整個灣區會將從廣州到香港周邊的九大城市全部連在一起,對於如何連在一起中央應該牽頭做整體的規劃,而不是每個城市各自為政,造成資源浪費。」
對於不同城市的發展定位,他如此分析:南山科技園有華為、中興等企業駐場;大型生產可到惠州、佛山等地;要成功集資,深圳科研企業成功後,最終還是要回到全國IPO(首次公開募股)融資第一的香港上市,不同城市全面對接,優勢互補,而不是惡性競爭。
對於香港如何定位和參與大灣區建設,蔡冠深一語道破:「要做共同的營運者和投資者。」他指出,香港的優勢在於健全的法律制度、成熟的資本市場、完善的基礎建設和滙聚的跨國人才,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
談到港深合作,今年最熱門的議題之一,莫過於落馬洲河套區,不少人都希望香港可以抓緊這次機會,令創新科技成為新增長點。常常往內地跑的蔡冠深直言,深圳的創科是全國有目共睹的,與深圳的合作,是重中之重,隨着關口愈來開放,兩地互通時候愈來愈快,甚至可以在半小時內穿梭兩地,兩地合作只會愈來愈便利。至於對於河套區的發展,蔡冠深指出深圳當局對此持開放態度,但他同時提醒,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若河套區要五年、甚至十年後才動工實在太久,香港方面如何加快步伐成為箇中關鍵。特首林鄭月娥在7月1日的就職典禮發言中指出,香港有五所大學是世界一百強,冠絕全球,可以輸出不同類型的人才,蔡冠深重提這點,是希望香港未來加強培養更多科研人才,事實上深圳大疆的無人機創辦人汪滔正正是香港科技大學的畢業生,卻成功在全球民用小型無人機市場上確立了自己的市場地位,並佔據了70%的市場份額,正正是香港出產的成功個案。如果科研基地在香港建立。他認為河套區應看得更遠,直言「河套區應追求全球領先,而不只是中國最領先。」
對了人才中心以外,在大灣區9+2個城市中,香港又有何突出的優勢?蔡冠深建議香港成為五大中心,當中包括:世界級的國際金融中心,世界級的航運、物流、轉口中心,世界級的商貿中心,國際仲裁中心,創新科研及人才培訓中心。他表示,隨著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深化落實,香港與內地的聯繫將更加緊密快捷,香港與內地的心也將貼得更緊。
上次在越南訪問蔡冠深一帶一路對香港企業的影響,他提到「如果不是一帶一路,企業便投資不了國家級大型的基礎設施建設,也無法利用集團的金融服務平台進行大手筆資本運作,包括商業併購等業務」,相同情況,可應用在大灣區嗎?蔡冠深聽聞後表示,按他的理解,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超級城市群,如果香港單打獨鬥,大型基建如高速公路、高鐵,或者產業如礦產、石油、重工業等通通都做不到,但未來如果做到「強強結合」,香港的專業服務就可以發揮。香港具備條件,如IPO上市依然是全國第一,人民幣國際化亦要靠香港這個離岸結算中心。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透過一帶一路走出去,過程中需要法律、會計、顧問工作等專業服務,國內的民間企業可能因語言、文化的關係而水土不服,但香港企業在海外發展了數十年,就可以憑自己的經驗居中協調,作為最早進入越南的港商之一,長袖善舞的蔡冠深在越南深耕細作多年,自然最有發言權。
讓年輕人樂在大灣區發展
政府不斷呼籲年輕人大灣區發展,但亦不少人認為香港年輕人普通話水平、在中國的人脈均不及內地學生,難以競爭,那麼在這位企業家眼中,香港青年具體有什麼發揮?蔡冠深認為香港人「叻」的地方在於具備世界視野,接觸的事物比較多,年輕人經常會想到古靈精怪的點子。未必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放在科技。他提到創科、創新、創業是三個不同的概念。「創新,任何事情都可以創新,設計、賣咖啡、奶茶都可以是創新,例如GoGoVan,科技含量不算高,但想法創新,所以成功在市場佔一席位。」在他眼中,年輕人有點子,創新能力很強,成年人應鼓勵他們把相關理念結合創業,創意具體落地實踐,讓年輕人有成就感,亦能讓他們體現人生價值。如此發展,對中小企市場也是絕對是好事,有此基礎後,與粵港澳大灣區有更佳對接,如內地政府願意開放市場,讓香港的初創企業也可以發展內地市場。
關心國策的蔡冠深指出,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講話中,主動提到年輕人的問題,認為發展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未來將公布如何協助年輕人在內地發展的具體細節,使香港年輕人與內地人受到相同待遇,感受到國家歡迎,自然願意投入和投資,而不是當香港人是「外人」,就個不行,那個又不成,自然會打擊積極性。蔡冠深提到準入前國民待遇(即境外投資者在准入前階段享有的待遇,不低於境內投資者),當粵港澳大灣區硬件愈來愈發展,兩地生活習慣、社會規範愈來愈趨近香港時,年輕人愈樂於回去發展,這才是具體展現何謂回歸20年。
!doctype>蔡冠深簡介
香港新華集團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
主要公職有全國政協教科文體衛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全國工商聯合會常委、中國科學院院長經濟顧問、中華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APEC)商貿諮詢理事會中國香港代表、香港貿易發展局理事會理事、香港越南商會創會會長、香港韓國商會創會會長、大韓民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對外投資推廣榮譽大使、中印軟件協會主席、中國香港以色列科技合作及促進中心主席、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中美優質教育研究中心主席等。
任多間中外大學的校董會或顧問委員會成員,包括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及澳門大學等,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金紫荊星章、銅紫荊星章、太平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