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評論中國,主要是透過媒體報道掌握資訊,始終像霧裏看花,又像隔着一層面紗,對中國內地的了解,難免有一定落差。曾任行政長官特別顧問的葉國華,他一手創立的耀華國際學校,在中國多個城市設有分校,他本人更是桃李滿門,學生遍布中國不同階層、各行各業。多年來在中國發展教育事業,令他更能掌握中國發展脈搏。編輯部最近特意訪問這位中國問題專家,了解在習近平年代的中國發展之路。
被勸「坐看雲起」 回答「禍福不避」
踏進葉國華的辦公室,會看見一對對聯,他指着對聯說:「中聯辦的前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勸我『坐看雲起』(題辭掛在葉國華辦公室外),我的回答則是林則徐的這兩句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次訪問葉國華,緣起於他出版的一本新書《中國之路:我們做對了甚麼?》,是他六年前撰寫《中國之路:1842─2049歷史並沒有終結》的一個增潤版本。這位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在自序中強調,本書沒有考慮是否要把中國政府及中共所做的、在西方世界看來不合理的事合理化,而只是回顧自己這61年的實踐,回答一個問題:「中國人這30年來做對了什麼,才有被視為工業革命後的經濟奇跡發生?」
讚揚「村官改革」 指外媒隻字不提
他認為,近年推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在經濟實惠與國民待遇上,對農民有莫大裨益。他尤其欣賞2009年起開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立並試行大學生村官選派制度。對此,葉國華理解是「新時期的知識青年下鄉」。
「村官是鄉村經理,將農村經濟組織起來,是知青的又一次下鄉。不同的是,村官有薪水保障,組織村民發展經濟,值得大書特書。農村改革要到2049年,為農村帶來變化。全國聘請(村官),沉着一點一點慢慢做,往後30年應注意中國農村的實踐變化,有些發展將會意想不到。」他預言。
做兩年村官後,大學畢業生回校報考碩士,取錄資格有優待,亦承認其公務員的年資,惟鼓勵年輕大學畢業生在鄉村發展,組織生產與經濟活動,定居鄉村。在葉國華心目中,這是中國歷史上農民從未有過的大變革,可惜西方媒體隻字不提,一味挑剔中國的人權問題。中國現在進行的農村改革,他認為值得大書特書,「請CNN、BBC等西方媒體在批評中國人權的同時,也要報道一下農村的改革」。葉國華認為聰明人未來一定要加倍留意中國農村的變化,他更勸告香港的年輕人,未來要關注中國農村的長足發展,必然有不少得益。
信習近平不靠父蔭 做事自有原則
在書中,葉國華開宗明義地表示闡述中國發展道路,他抱持五個基本立場,包括:告別悲情主義、告別民族主義、告別史官立場、告別列寧主義和毛澤東的階級鬥爭觀念、告別西方中心主義。英國雜誌《經濟學人》在3月以How the West Got China Wrong為題,批評中國從專制走向獨裁,並呼籲西方國家要有所回應。不少人在習近平上台後都擔心他未來的管治方式如何,會否變得專政?外國媒體擔心中國重回老路,香港人也感到不舒服,甚至帶點文革重來的先兆。
在內地長期辦教育的葉國華認為,(中共)十八大後習核心厲行反腐,有人感到不舒服是十分自然之事。但他強調,「清者(廉潔者)會舒服,現在更好,只是原來的貪腐者覺得不舒服。」他續說:「舒服和不舒服兩種情緒都有,文革過來人一看就知,(習近平)七年的知青生活,有自己一套邏輯。1992年出版的《擺脫貧困》,老上司福建省委書記項南為其寫序,婉轉地告訴大家,習近平不是靠父蔭。因此,後來習近平與(重慶市委前書記)薄熙來、孫政才的鬥爭,是一定會出現的。」
葉國華形容自己這一代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人,不會輕易搖旗吶喊,而是聽其言、觀其行、看其成果。對於習近平的行為,什麼行動想達到什麼效果,葉國華認為他們這一輩相當清楚,毋須旁人點撥。而習近平的《擺脫貧困》、《展山海宏圖,創世紀輝煌》、《之江新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書,更是有系統地鋪陳習近平的思想邏輯,向世人、中國老一輩人解釋他的治國理念。至於與薄熙來的鬥爭,葉國華認為是「黨內無派,千奇百怪」,他說:「我公司有5000多名員工,一樣有派系鬥爭的事,這是很自然的,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出現。」
關鍵繼續開放 未來保持樂觀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意見,關鍵是公司正在上升還是下行,「我們在內地辦學,友校來借些書籍陳設做裝飾,讓領導參觀。借的都是開放的書,不是馬克思、列寧的著作,不少是外國的英文書籍,反映當今的政策不是保守,而是開放,我們要更加開放。」對於中國未來的路,他始終保持樂觀。
月前有報道指內地嚴禁民眾慶祝聖誕節,葉國華聽後一笑,認為大家不要太受網絡上的討論影響:「沒有這樣的事,我們的學生照玩。」在葉國華眼中,開放是一個過程,以學校發展指標看,耀華的發展屬於「井噴式、需求大」,是「供給側的優化改革」。
他認為,開放與管理要有一致性,國家發展有條理、有序、亦有困難,例如上海(市教委)發布的87號文件「太急」,四年時間便要轉(信息化)。不過,在華辦學,也不能置法例於不顧。大方向是投資環境和實質環境變得更有規律,他說:「我們可藉以下幾點判斷,包括:習的助手有沒有誤導?有沒有擦鞋擦得太過?是習的主意抑或其他?施政效果是否如他所言?」衡量過數點之後,他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看來,信心相對大。」
斥美政客「玩嘢」 煽港青對抗政府
近年香港的政治氣氛不佳,有人認為是中央收緊對港政策,曾任董建華年代行政長官特別顧問的葉國華,別有一種見解:「我作為特首前特別顧問,從1978年改革開放看到現在,香港與中國兩者之間,猶如探戈,兩者跳到一個平衡點。現在不是一個平衡點,是『美國佬玩嘢又玩嘢又玩嘢』」!
「我可以很清楚地舉例說,黃之鋒及其組織(前學民思潮及香港眾志)的行為,(就是美國人)以美國護照、哈佛大學、獎學金、諾貝爾獎(來鼓勵他們)玩吧!(年輕一輩)真會對中國產生這麼大的對抗情緒嗎?或許你會以為我持陰謀論?不用問了,1967年就是中國共產黨在背後支持我們(左派)與港英玩嘢,現在就是美國佬在背後支持他們和中國玩,一樣的,這就是報應。真的是激於義憤嗎?後面是有人組織、推動的。美國過千工作人員在香港,有多少是負責旅遊、簽證工作,經濟發展?百分之九十是推動各界在『玩嘢』,你可信可不信,但事實就是如此。」葉國華憤慨地說。
「今日中國是200年來,能夠過上吃飽飯的日子,農村自來水到、路到、電到,是非常關鍵的。見微知著,都是從微細處積累的變化」。這是他在中國辦學數十年得出的結論。
為中國說公道話,是葉國華一直以來的使命,近來有報章社論批評中國「窮兵黷武」,葉國華聽後深深不忿,決定以資料驗證這句說話的真假。至於他的結論是什麼?身兼電台節目主持的葉國華莞爾一笑:「聽《五十年後》,自有分曉。」
葉國華簡介
耀華教育管理有限公司主席,香港政策研究所創辦人及主席,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特別顧問(1997- 2002)。擁有中國多個學術研究機構的職銜,包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西安交通大學名譽教授及亞歐研究所理事會主席,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名譽教授;已出版多本有關香港與中國的論著;在香港電台主持每周一次的時論節目,至今已超過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