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企業主席王石:追求知識難於登珠峰

——王石科大演講錄(下)

別人說,你真不簡單,兩次登珠峰。可是實際上,在學校學知識,要當老師,我發現比登物理山峰還要難。所以在兩個山峰面前,你必須要選擇你到底要登哪一個。人不能太貪心。
編按:香港科技大學(科大)25周年誌慶,於10月份舉辦25周年傑出人士講座,邀得萬科創辦人及董事會主席王石擔任主講嘉賓。王石幽默風趣,善於鋪敘,本社謹將講座發言整理成文,讓讀者了解王石的為人與理念。本文為第三、四部分:
 
  • 第二次登頂珠穆朗瑪峰的經歷
  • 對賽艇的體會 
整理:何敏盈
 
 

(三)

 

再登珠峰 仍然驚險

 
第二次登珠峰從南坡上去。先說我與一個隊員——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的一個小花絮。他比我小三歲,登山的速度比我慢。登頂之前,他說:「老王,我跟你商量個事。」我說:「什麼事?」他說:「你能不能讓我一下?」我說:「什麼意思?」他說:「等我登頂了珠峰之後,能不能待20分鐘你再上去?」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2003年登頂珠峰的時候52歲,創造了中國人登頂珠峰最大年紀的紀錄。這一趟2010年,我已經59歲,他比我小三歲,56歲(眾笑),他想……(笑聲更熱烈)打破這個紀錄。
 
他一說了我心裏就開始轉。我想:我讓他20分鐘,他比我慢一個小時,這哪裏是20分鐘,我總共要讓80分鐘呀。我到珠峰我登頂了,登頂之前我站在這兒,站80分鐘。(眾笑)那你想想我能答應嗎?
 
可是我有點不好意思,一路上我就想要等他。我一路回頭,一路看不到他。到最後我要登頂了,一抬頭——他站在上面。他說:「嘻嘻,我比你早到20分鐘。」我說你什麼時候超過我的呀?當時他聽得不太清楚。等下來了我再問:「你什麼時候超過我的呀?我怎麼沒注意呀?」他說:「我比你早出發……一個半小時。」(眾笑)其實我和他這個故事,有點像香港人和深圳人的故事:各有各的優勢,怎麼來比較?
 
好,來談談我第二次登珠峰的感受。這一次你看到了照片了,是晴天呀——萬里是晴空。登頂了大家都很興奮。你從照片中有沒有發現,我把雪光鏡擲了?擲了之後就拍照,發現相機都壞了。換了兩部相機以後,我就發現,不是相機壞了,是我左眼已經盲了,我不知道。
 
我第一次登頂待了12分鐘,這一次待了一個多小時。下撤到了8,000米的時候——8,000米還是非常非常高的地方——我右眼也盲了,雙眼失明,就趕緊跟大本營的醫生聯絡,怎麼辦?醫生判斷供氧不足,暫時失明。我現在只有一個辦法——強行輸氧。兩個份量,四個小時,躺在帳蓬裏不能動。輸氧以後已經六點半了,還是失明,還不能看,也要下撤。眼睛還是像擋着厚厚的紗窗,勉強可以看到一些——下撤!凌晨三點鐘到了第二號營地,在6,400米。
 
有人說我不怕死嗎,我說,我怕死,就是怕死才登山。因為怕死,所以面對它。通過這樣面對死亡,去珍惜生命。實際上不管面對不面對,人總是要死的,但你能面對它,你的器量就完全不一樣。應該走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闖一闖,豐富你的經歷。怕面對死亡,可以通過探險活動,去面對死亡,這是我登山最大的體會。
 
 

(四)

 

暫忘珠峰 追求知識

 
2003年從珠峰下來後,心思轉到了賽艇上。因為覺得——很美,和自然又很親近。所以開始划賽艇。到了哈佛之後,我又面對另外一座山。登珠峰這樣一座雪山,是物理山峰,在哈佛我要登的,是知識山峰。我發現,登知識山峰比登物理山峰,還要難。別人說,你真不簡單,兩次登珠峰。可是實際上,在學校學知識,要當老師,我發現比登物理山峰還要難。所以在兩個山峰面前,你必須要選擇你到底要登哪一個。如果按我的原來計劃,我至少要三次登頂珠峰,就是我30歲、59歲、70歲。
 
到了哈佛之後我才知道,我的經歷有限,就放棄了登物理山峰。那,做什麼運動呢?除了登山、划賽艇,我有很多運動,比如說滑翔機、滑翔傘、滑雪,是各方面戶外運動的愛好者。當然到了哈佛之後,只能划賽艇,其他就放下了,因為沒時間。平時不訓練,登物理山峰就更不可能了。所以人不能太貪心。
 
「畢竟當你一早過了早起的那個年齡,重新來是不太習慣——但只要每天早起訓練完成之後,就爽一天。」
「畢竟當你一早過了早起的那個年齡,重新來是不太習慣但只要每天早起訓練完成之後,就爽一天。」

 

名校學生 賽艇頂呱呱

 
划賽艇,2003年划,一直划到2013年之後,才找到了感覺,這種感覺是到了劍橋(才有的)。彭布羅克的院長是大學賽艇學會的主席,他安排我參加賽艇訓練。我記得第一次到俱樂部就問教練:你們問每星期訓練幾次?他說五次。我說每個月五次嗎?他說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早上幾點到幾點,還包括兩個下午,算上這兩個下午就是每星期七次。
 
這個讓我非常、非常意外,我以為最多就是一星期三次。我記得今天我問科大俱樂部的同學,每星期訓練幾次,他說兩次,一次在沙田,一次在學校,這是很正常的,兩次到三次嘛。
 
我只好硬着頭皮——到了這兒就跟你走嘛。後來很奇妙的事情發生了,畢竟當你一早過了早起的那個年齡,重新來是不太習慣——但只要每天早起訓練完成之後,就爽一天。(眾笑)你們知道現在我一個禮拜訓練幾次嗎?我一個禮拜七次。星期一到星期七。我是昨天晚上到的深圳,今早六點鐘到八點鐘訓練。訓練之後還吃早餐,還開會,還吃了午餐,才到的香港——因為我早上兩個小時,我爽一天!所以劍橋和牛津這種運動,現在划了170多年,還成為世上著名的一個轉播節目。
 
劍橋有30幾個學院,就有30幾個俱樂部。每個俱樂部都分一隊、二隊、三隊、四隊。一般一個本科生,畢業時進到二隊就不錯了。那划艇一隊都誰呀?當然很多是研究生,去劍橋之前,就賽艇划得很捧。或者是本科生,高中的時候就划。有些人你本身不會划,而很有個別的天份、運動天賦,從籃球等等轉過來的。
 
賽艇這麼流行,有它的道理。它是校際之間的競爭。招收博士生研究生時,有前奧運冠軍、青年奧運冠軍、世界錦標賽冠軍,這樣的選手。所以它真的是世界上最頂尖兒的對賽——任何一個學院的選手,都是頂呱呱的。
 
我到校以後,發現沒什麼亞洲選手。談到亞洲、中國,當然水上運動也很發達,就是扒龍舟。香港科技大學的校長也問我,你划的是不是龍舟啊?校長也會疑惑賽艇和龍舟有什麼區別呢?(眾笑,講者認真而溫婉的道:)——不要笑,這是很普遍的現象。龍舟是中國傳統文明的遺產,應該繼承、推廣,說實話也推廣得不錯。現在老外也扒龍舟,國際、世界龍舟比賽,也搞得風風火火。中國的龍舟冠軍隊,老外也參與。
 
龍舟是農業文明之花,賽艇是工業文明之花。賽艇和龍舟,區別在什麼地方?區別在三點。第一,賽艇是標準化的。要進入奧運,必須標準化,否則競賽就失去公平原則了。第二,龍舟的支架支點在手臂上,賽艇的支點在槳架。加上有滑座,它划的跟水的推力,與龍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有槳架是工業概念,沒有槳架是農業概念。最重要的是滑座,龍舟一部分用的是腰的牛力——就像打高爾夫球用的是腰——再有一部分是腹肌。賽艇基本上不用手部這個力量,說是划,其實是蹬,雙腳一蹬,起來了。蹬的時候已經把全身85%的肌肉動起來。它有滑座,往前一滑就到前面了。它在運動科學方面,是非常合理的一種運動。
 

鼓勵科大學生賽艇

 
香港有個皇家帆船協會,有個賽艇俱樂部,他們划得非常好,很可惜學了英國走到精英的層面上,沒有推廣。真正在亞洲推廣最好的,是日本,儘管經濟上,中國是絕對優勢。所以看到香港科大學生划艇的環境,實在是太好了,可以再來推廣,包括帆船、皮划艇等等。我覺得科大賽艇再上去,才可令科大在國際上的地位上升。因為在歐洲、美國,名校的賽艇都非常捧。華盛頓大學的賽艇,是什麼水平?1936年華盛頓大學賽艇隊代表美國參加波蘭奧運,奪得了八人金牌。加洲大學柏克萊分校、耶魯大學、哈佛大學也都非常捧。
 
我在這裏以亞洲賽艇協會主席的身分來呼籲。賽艇本身是奧運會很大的項目,有14塊金牌。我們現在有非常好的基礎:我認識三個博士生組織了博士生賽艇隊,我已經領着他們到伯明翰,參加了一個雙人、一個四人的比賽,成績也不錯——當然是和自己比。現在可以組成八人隊了,有十幾個博士參加。在牛津我也找到了一個中國的博士生,來雙人划,已經划了兩個月了。準備明年就開始在劍橋和牛津辦中國企業家的賽艇訓練班。不只中國,也希望把亞洲帶進去。
 
這方面我覺得香港很容易成為一個中心,無論地理還是環境各方面。深圳辦過許多屆大學生運動會,但不包括賽艇。賽艇需要兩公里半長的標準賽道,深圳沒有,香港有——在沙田。所以我們希望以科大為中心,與深圳聯手,推動不只香港而是亞洲的賽艇活動。我們科大有10%的國際學生,相信當中有不少亞洲學生,我、萬科非常願意和香港科技大學來合作,推動這個事情。(眾鼓掌)
 

答觀眾問

 

問:如何平衡運動興趣和事業?
 
答:運動是一種生活狀態。哈佛選學生的標準,除了成績好之外,還要體育好,以及有苦難的經歷,因為苦難經歷是人生財富。有的哈佛學生讀一年就休學,去做義工,他們對名利看得淡薄,很純。
 
問:對大陸樓市有什麼看法?
 
答:目前中國在經濟放緩壓力下,房地產放緩是必然的趨勢。因為城市化的過程還在進行,但再迅速大拆大建的時代已經結束。大城市的人口還繼續聚集,人口還是增加,所以這些房地產的價格還是高居不下,但是三線、四線城市,甚至一些工業轉移,現在沒有耕地的一些地區,現在人口在負增長,所以從經濟效益來講,房地產會受很大影響。
 
問:為何堅守不行賄、不受賄的原則?
 
答:中國最大的問題在於錢面前,從執政權力部門到前線人員,大家都沒有底線。做人、做企業要有基本底線。我寧肯經營失敗,也不會沒有底線。所以我到深圳創業,就是為了贏得尊嚴。如果我賺了錢,但違背我的尊嚴和做人準則了,我寧可出國去。
 
右起:科大公共事務處處長許雲嫻、王石、本社社長文灼非、本社營運總監黃小華、編輯何敏盈。
右起:科大公共事務處處長許雲嫻、王石、本社社長文灼非、本社營運總監黃小華、編輯何敏盈。
 
演講時間:10月23日下午三時
演講地點:香港科技大學花旗集團演講廳
 
(封面圖片、插圖:灼見名家傳媒)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