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11月28日旋風式訪港兩天,參與香港大學首屆歷史與文明國際論壇,並到訪港大中文學院,與師生和傳媒交流。
歷史與文明研究基地由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創建,11月28日至29日舉辦首屆歷史與文明國際論壇,多名國際知名漢學家、思想家出席,包括哈佛燕京學社社長羅柏松教授(James Robson)、哈佛大學亞洲中心主任普鳴教授(Michael Puett)等。
文學是社會文明的關鍵部分
莫言在演講開首,以自己轉服一種新的降血壓藥為比喻,強調任何革命和改革帶來進步的同時,都會或多或少帶來副作用,政治家和知識分子研究歷史發展進程,就是要尋找規律,汲取教訓,千方百計地將副作用減少到最低。
他認為,文學是社會文明的關鍵組成部分,中國40年來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光輝,也包括文學的成就。「如果一個社會沒有了文學,那是非常可悲的。」例如改革開放初期,杭州曾經有一場重要的會議,聚集全國許多刊物的編輯和作家。雖然會議沒有主題,只是「開故事會」,「三天的會講了三天的故事」,但卻將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定義為「新時期文學」,這場會議也成為日後人們尋根文學的起點。
談到會議的歷史背景,他表示1978年之後,隨着真理標準大討論展開,各個藝術門類,包括文學、美術、音樂都在醞釀着變化,大量的外國文學不斷地翻譯、引進到中國來,大家廣泛地向外部學習,希望「把耽誤掉的時間努力地奪回來」。「我們這些經歷過十年動亂的人,看到了這些確實感覺到眼前一亮,心頭一震,有了這樣明顯的認知對比之後,改革創新也就勢在必然了。」
改革開放點燃了創作的火花
莫言形容,當時海明威、馬爾克斯、卡夫卡的文學作品,跟他們以往讀過的有很多差別,有濃厚的人味和生活氣息,有非常形象化、能夠打動人心的人物形象,發現了許多新的寫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莫言發覺到他過往的生活積累了不少類似的故事和經驗,所以拿起筆來開始寫作。「然後因為太急於求成,寫的過程不知不覺就有了模仿的成分,像一下子寫了幾千字都沒架標點。」
他說,大家終於覺悟到,如果只會模仿西方文學,中國文學是不會在世界佔有一席的;一個作家如果只會模仿,也沒可能有自己的地位,只有在學習別人的基礎上創新才能成功,由此開啟了新時期文學、文學尋根運動。汪曾祺的小說《受戒》極其講究語言,沒有受政治氛圍影響,可以說是字斟句酌,既樸素又凝煉,就是一個可供學習的「正面樣板」。
莫言回憶道,當時讀了阿城(原名鍾阿城)的小說《棋王》以後,自感過去寫的小說毫無價值,相反阿城已經形成了鮮明的風格,更蘊含中國古典哲學的思想,佩服他對細節的塑造。例如小說形容飢餓的青年被下放到邊疆,在火車上吃飯時,有粒米掉到桌子縫裏,為了把米摳出來,青年不斷用手敲擊桌子;咽的時候咕嚕一聲響、眼淚冒出來了,令人動容。他形容阿城吃飯時也是「奮不顧身,像是要參加戰鬥一樣」,反映一個作家的經歷體驗,都會變成小說裏的寶貴素材。
從熟讀經典開始
莫言認為,作家如何在學習時保持自己的個性,第一要熟知中國文學經典,如《詩經》、《史記》,第二要了解中國歷史、一個地方的歷史,要深入到村鎮裏去。不僅僅要了解典籍中的歷史,還要了解在民間口耳相傳的,從活生生的歷史文化當中來發現素材、獲得靈感。他說,小說《紅高粱》就是在讀抗日史料時蘊釀出來。
他說,1985年已被當成中國新時期文學的創新之年,也應驗出了一批重要的作家,他們還活躍在文壇之上,進行着創作,包括他自己。
助自閉、先心病童 莫言獲愛心獎
莫言與王振於2019年成立「兩塊磚墨訊」微信公眾號,宏揚書法和詩詞文化。去年7月,他們與愛爾公益基金會、中國慈善家共同成立「兩塊磚公益基金」,率先資助「與星同行」、「莫言同心」公益項目,幫助在西部地區身患自閉症、先天性心臟病(先心病)的兒童及其家庭走出困境,獲得今年的愛心獎。
他表示,當初因為患上心臟病求診,才開始接觸先心病患者。他說,捐贈兩、三萬元或許對發達城市的家庭來說不算什麼,但對貧苦家庭來說,就可以及時救助有需要的孩子,避免耽誤病情而早逝,猶如「點石成金」,孩子可以重拾健康,也讓捐助人感到溫暖和安慰。
「萬里長城也是一塊一塊磚叠起來的」。莫言說當初公眾號發了上百條訊息,已經累積了一大批忠實讀者,影響力愈來愈大。他眼見2014年將過百萬稿費捐贈予中國紅十字總會,救助先心病童的效果很好,便在公眾號的基礎上推廣,每年春節書寫大量的「福」、「壽」字帖,最終籌得多達500萬元善款。他更笑言七夕節時,自己剛好在非洲,那天晚上下雨,尤如織女的眼淚,「我們想織女都哭了,我們趕快捐錢吧!就啟動了這個兩塊磚基金項目。」今次獲得愛心獎,莫言也表示,會將獎金全數捐出。
冀糾正好事不出門文化
他認為做慈善是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需要,從小學校和社會便教導孩子要仁心向善、莫問回報。當我們長大成人,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就應該伸出援手,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中國民間有句俗話叫「眾人拾柴火焰高」,他表示希望在新時代善用媒體力量,糾正好事不出門的文化,令善行善事得到社會的認可,吸引大家一齊參與公益活動。
他說目前基金累計數十萬捐款人,有捐1萬、10萬的,也有捐100元、0.01元的。雖然一分錢不多,但仍然值得表揚,因為這是巨大精神支持:「慈善並不在於捐錢多少,關鍵是要有一顆愛心。」
彰顯善是文學應有之義
被問到文學創作與慈善的關係,莫言認為彰顯「善」肯定是文學命題的應有之義,「我想是有了文學以來的一個基本原理」。儘管有作品毫不留情的揭露人性黑暗的一面,但目的還是要彰顯善的力量,「善終究要戰勝惡」。
莫言現任職位包括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兩塊磚公益基金和「與莫言同行」公益行動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