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Jan 04 2025 05:35:3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范鴻齡:醫管局 「截上游減下游,中間分流」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日前接受灼見名家專訪,他強調,醫管局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可持續發展」,建議可分3個方向實踐:一、截上游;二、減下游;三、中間分流。醫管局希望,這3個辦法可達至供需平衡。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主席范鴻齡2019年12月19日曾表示,醫管局內務會議討論後通過成立「持續發展專責小組」,重點檢視與醫管局持續發展有關的問題,包括研究挽留人手、縮減專科門診首次求診輪候時間,以及發展智慧醫院等問題。

可持續發展是唯一主題

一年多過去了,范鴻齡日前接受灼見名家專訪,他強調,醫管局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可持續發展」,「醫管局持續發展專責小組2020年12月完成工作報告,所提出的建議亦已經醫管局大會內務會議通過,現在已付諸實行。」他表示,有關建議可分3個方向實踐:一、截上游;二、減下游;三、中間分流。醫管局希望,這3個辦法可達至供需平衡。

「可持續發展就是要達至供需平衡,」他說:「若果我們只是增加供應,不減少需求,是無法達至平衡的──多聘請醫生,多興建醫院,公營醫療服務愈來愈好,等候時間愈來愈短──如果只是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許多接受私營醫療服務的病人,都會轉到公營醫療系統──收費便宜,服務好,來者不拒。因此,若要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在增加供應的同時,即多興建醫院、多聘請醫生、護士,同時也要減低(對公營醫療)需求;減低需求首先就要『截上游』,意思是配合政府政策,發展基層醫療,『病向淺中醫』,便可以減少入院的需求。」

基層醫療分流住院病人

他續說:「其他如多開辦日間診所,也可減少病人對病床的需求。另外,我們也可以『減下游』,例如有些長者在醫療(的定義)上已是穩定下來,不需要繼續住院,但因種種原因社區沒法接收,只得留在醫院。倘若我們跟社區服務機構達成協議,讓長者回歸社區,由醫管局派員定期探望,這樣就可以騰空病床,留給有需要的人。『中間分流』有許多方法,例如現在很多人說,輪候時間很長,我們可以採用『護士診所』,讓那些病情穩定的病人,如糖尿病患者不需要每次複診都要見醫生,輪候時間便可以縮短。」

「另外,醫管局正大力發展智慧型醫院,以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這也屬於中間分流。」他說:「公私營合作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有部分病人可以轉介私家醫生跟進,亦可以和私家醫生一同管理病患,即是說,一位病人的病情穩定了,可以轉介給私家醫生跟進,但我們不是撒手不理,病人有需要隨時可以回來,這樣可以令病人放心讓私家醫生跟進其病情。」

范鴻齡表示,醫管局正大力發展智慧型醫院,以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量。
范鴻齡表示,醫管局正大力發展智慧型醫院,以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量。

大數據分析提供貼身建議

「還有一個我們認為可以多做的,便是『個人化醫療服務』。」他指出,現時香港除了人口老化,長者會一直增加外,「還有更令人擔心的是,我們發覺40至60歲群組使用醫療設施的比例亦不斷增加,這是很令人擔心的,因為他們未來都會是長者,入院的需求,已從以往的年紀降至40多歲。對於這類病人,我們將透過分析大數據,對病人的治療模式作出個人化的建議,甚至可以預測病人病情變化,對於病人的診斷和治療,透過手機等通訊工具提出建議,希望及早通知他們,提高他們的警覺性。」

「病向淺中醫。」范鴻齡指出,種種辦法加起來,可歸納出「截上游、減下游、中間分流」3個辦法。與此同時,「軟件、硬件都要增加──多聘請醫護人員、兩個10年建院計劃,增加醫院和病床;另方面是減低(對公營醫療的)需求,希望供求平衡,達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范鴻齡談醫管局持續發展方略(三之一)

醫護人手缺 「止血」同時可「輸血」──范鴻齡談醫管局持續發展方略(三之二)

醫管局作好充分準備 防第五波疫情一旦出現──范鴻齡談醫管局持續發展方略(三之三)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