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992)今年流年不利:業績持續不振、即將被剔出恒指成分股、地位不保之餘,最近內地因網上流傳有關5G及中央某電腦採購中心兩宗投票的表態,聯想都被內地大翻舊帳,甚至被負上沒有支持國家企業指控之嫌。以一間中國相對較早面向國際市場、曾被內地以至外國視為典範的企業來說,或多或少反映聯想明星效應及號召力、以至內地影響力可能已今非昔比。聯想近日股價向上,總算是剔出成分股前的好來好去,但願真一如部分分析指:見底復甦吧。
內地一篇評論聯想的文章,題為〈聯想的困局、英雄尚有氣盡之時〉,所指的英雄,到底是聯想整間公司、或是柳傳志、又或是楊元慶呢?事到如今,已不大重要了,因不論業績表現、收購所產生的不但沒有協同效應,反而是負累,以及近年發展策略等等,市場已不會再對聯想再寄以厚望。這篇文章以聯想比較小米,前者受惠內地硬件黃金時代,小米卻發展於互聯網黃金時代,同樣是硬件品牌,為什麼後浪將前浪幾乎徹底推倒,是定位、是危機感、抑或是英雄早已遲暮?
單靠個人電腦業績難發展
公平而言,聯想老早就了解到,單靠個人電腦業績難會有更佳發展。於是聯想早年賣掉手機業務不久,未幾又重新染指。眾所周知,收購摩托羅拉手機業務,由公布一刻已不被看好,幾年間不少分析認為,聯想倒不如索性將有關收購一筆勾銷。差不多同期公布收購的伺服器業務,亦談不上突出,過去幾年一直在企業數據業務上爭取不到重大份額。
致力維持盈利,是否影響了企業的視野及研發?如說智能手機業務是必備的話,觀乎近年內地一眾新晉品牌,價廉物美,廣獲好評,以聯想當年規模,由始至終犯不着要動用巨資,收購一間黃金時期已過的美國品牌,況且當中並不牽涉任何主要專利技術的轉讓。作為全球電腦一哥,聯想電腦業績儘管毛利下降、競爭激烈,但至少擔當了公用事業角色,向其他業務提供現金流支持。但如簡單將2016年起的付運量數字比較,聯想前年第四季仍有逾1,300萬部電腦付運,到今年首季已跌至約1,200萬,反觀惠普及戴爾,期間付運數字正在上升,論全球市場份額,聯想已經不能穩守第一了。
核心業務續放緩,新業務又無起色,聯想近年幾乎每年搞一次重組,說要主攻這、主攻那,但投資者已缺乏耐性,大行有跟進這隻股份的已所餘無幾。十幾年前,聯想的成功或多或少令管理層有過分信心,但長期處於逆境,作為一間上市企業,為股東、為公司,似乎楊元慶早就應該自行引退,始終人有極限時,英雄也有遲暮的一日。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