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平野闊 葉落天地間

錢穆先生認為中國的歷史人物全為豪傑,金庸的武俠人物亦然,都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具體呈現。金庸人物,我首選郭靖,因為他是平常人,即使遇合之奇,他仍是平民一個,保持平常本色。

《地藏十輪經》:「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我今學世尊,發如是大願:當於此穢土,得無上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人物志》: 「凡人之質量,中和最貴矣。中和之質,必平淡無味,故能調成五材,變化應節。是故觀人察質,必先察其平淡,而後求其聰明。」

郭靖實在是地藏菩薩

提筆續寫郭靖,却無端想起地藏菩薩。郭靖實在也是一位地藏菩薩。

發地藏願,行地藏行的,便是地藏。郭靖以布衣之身,堅守襄陽數十年,便是地藏之行。他位列華山論劍的「五絕」,接北丐洪七公之位,眾推之為「北俠」。 他身列天下最高武功五人之一,卻為眾生故,默守襄陽堅抗蒙古鐵騎,而不圖武林風光,誠大願大行也。

願力大於業力。郭靖一生的生命力,便是「為國為民」的願力,因有此「為」(為什麼)便「有所不為,有所必為」(行善)。

「為什麼」清楚了,便「有所作為」,不負此生。立願、立志、誠人生頭件大事;乃自家內在的事、自家負責的事,不受外在環境主宰,亦不能委責於外在條件,客觀成就多少事業,當然脫不了客觀環境的因緣際遇,但行事之態度却是自家事,自己主意的。即使終生不求事業,只要把持生活態度,活出一個本色、一個人格,便是一個人物。如何生活、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處己處人,全是自己的立願立志,責無旁貸,自家負責。

有願,便沒有怨,便到處青山淨土;事業過眼雲煙,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當下如何把持、如何生活,才是剎那永恆。

郭靖問走到人生盡頭的成吉思汗:「人死之後,葬在地下,佔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馬鞭打過圈兒,道:「那也不過這般大小。」郭靖道:「是啊,那你殺這麼多人,流這麼多血,佔了這麼多國土,到頭來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語。郭靖又道:「自來英雄而為當世欽仰、後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以我所見,殺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

賺得錢多又算什麼呢?火化了,一圈土地也沒有,只有一個儲物櫃。「人若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又有什麼益處呢?」賠上了生命可不一定是生理的死亡,也可以是心理的死亡,人格的死亡,人性的死亡。生而無悔,死而無憾,才是貨真價實的安樂死;因為活得安樂,才能死得安樂。

「通達」才能活得乾淨利落

所以我認為郭靖是「通達」的,聰明才辯,次要也。通達,才能活得乾淨俐落,几明窗淨,不夾纏不清,不拖泥帶水,不進退失據。郭靖單刀赴會忽必烈,置身蒙古大軍之中,對方高手環伺,但卻氣定神凝,理直氣壯地氣罩眾高手,舌戰忽必烈,便是因為想得通達。

「忽必烈哈哈大笑,心想:『久聞郭靖忠厚質樸,口齒遲鈍,那知他辭鋒竟極為銳利。』其實郭靖只是心中想到什麼,口中便說什麼,只因心中想得通達,言辭便顯凌厲。」

另有一例。蒙古國師金輪法王捉了郭襄,綁於高台,下堆柴火,欲以父女情切, 逼郭靖降順。 「郭靖向來沉穩厚重,越處危境,越加凝定 …… 他(金輪)出言相激,盼他(郭靖)自呈剛勇,入了圈套。但郭靖怎能上這個當,說道:『韃子若非懼我,何須跟我少女兒為難? 韃子既然懼我,郭靖有為之身,豈肯輕易就死?』…… 這激將之計若用在旁人身上,或能收效,但郭靖身繫全城安危,只淡淡一笑,並不理會。」(威脅旨在逼降,若真的殺了郭襄,反激發死戰。)

處此命懸一線親情困壓之境,仍能「淡淡一笑,並不理會」,全因維護眾生之大願。馬明博在《人間何處不靈山》書中說得透徹: 「逃避,從來不會讓人找到道路,發願會使人充實。願即大地,大地雖然一動不動,却於沉靜中充滿了力量。」

地藏精神: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

郭靖因為靜慮深密而把人情事理想得通透通達,亦因而「遇橫逆之來而不怒,遭變故之起而不驚」,表現出一個安忍不動的大地氣象。

郭靖練的雖是乾卦「降龍十八掌」,但他實質是一個「坤卦」人物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若以一二單字點出郭靖的人生境界和規模,我選──「平」和「厚」。 平者:平靜、平和、平實、平易、平常、平民;厚者:深厚、厚重、厚道、寬厚、渾厚、厚德載物。

安定人心於自然而然

書中說他「話聲渾厚平和」,又說黃蓉「一路上雖感焦慮,但想到丈夫那副笑容,想到他那寬厚堅實的雙肩,似乎天塌下來也能擔當一般,心頭又寬慰了許多。」另外,又這樣形容他的行動 ──「於是步出座位,站在席間 …… 金輪國師雙目半張半閉,見郭靖出席這麼一站,當真是有若淵渟岳峙,氣勢非凡,不由得暗暗吃驚:『此人果真了不起。』」

話聲、笑容、肩膊、步出一站(不是搶出),盡皆深厚沉重但又平易溫和,合乎「坤卦」系列的「謙卦」 ── 上卦為坤、地也;下卦為艮、山也。 山藏地下,地中有山,謙也。易經六十四卦,惟謙卦六爻皆吉,而謙者,並非一味卑下屈讓,雖示人以平地,但地下藏有一座大山。

郭靖說話不多,但其「臨在」卻是不言而教(日子有功,化育了楊過), 安定人心於自然而然 ── 地藏的氣場。其實,說話口才還可以裝出來,又或急就章,但這種「不言的臨在」氣場卻只能來自日子有功的修為。中國的武術最與別不同之處,便是講求心法,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致內外合一、天人合一。中國武術、宋明理學、陽明心學、佛門頓漸之悟、道家法自然,皆同一件事,同為修心養性、天人感應之修養。

錢穆舉文天祥為例:「他無助於南宋之不亡,然而文天祥可以維持中國民族精神,直到今天。」圖為文天祥像。(維基百科)
錢穆舉文天祥為例:「他無助於南宋之不亡,然而文天祥可以維持中國民族精神,直到今天。」圖為文天祥像。(維基百科)

武術、武技、武學、武道 ── 人生之道、人性之道、生命之道。站此立場看金庸人物,看他/她們的行事為人,發願立志,氣度風範,境界氣象,其武術面貌皆其內在情志心性之表現,而其事功成敗不在度內。武俠小說的世界多是衰亂之世,但正如錢穆先生所說: 「中國史上第一等大人物,多在亂世衰世 …… 正因衰世亂世有人物,下邊才開創新歷史。」

錢先生舉文天祥為例 ──「他無助於南宋之不亡,然而文天祥可以維持中國民族精神,直到今天。」文天祥事功失敗,但作為一個人却是成功的。

武俠人物呈現中國文化精神

襄陽終歸失守,郭靖黃蓉殉城,但他們的人生是完整的,符合錢穆的豪傑定義  ──「特立獨行、尚氣立節」,「有血氣,有骨氣,從血氣中有勇,從骨氣中見志。」誠儒家之大仁大勇大義也。

錢穆先生認為中國的歷史人物全為豪傑,金庸的武俠人物亦然,都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具體呈現。金庸人物,我首選郭靖,因為他是平常人,即使遇合之奇,他仍是平民一個,保持平常本色。中國數千年歷史之延綿傳承,微乎絕大多數的平常百姓,能走過來、走下去嗎? 曾有人認為郭靖太理想、太完整、不真實、太悶蛋,真如此嗎? 中國的八年抗戰,民間多的是郭靖呢!若我活在戰亂襄陽,也幸有郭靖。

最後抄一段觸動我心的文字: 「郭靖手執長劍,在城頭督師。黃蓉站在他身旁,眼見半邊天布滿紅霞,景色瑰麗無倫  …… 見他挺立城頭,英風颯颯 …… 一瞥眼,見郭靖在鬢上又多了幾莖白髮,不禁微增憐惜。」

很平淡家常吧!

管仲連